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2/6)页
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一旦错过,将再难寻觅。他力排众议,果断下令出兵。
    2 战前战略规划
    柴荣在战前进行了精心的战略规划。他决定采取分兵三路的策略,以实现对辽国军队的各个击破。东线,由柴荣亲率禁军直取幽州,这是北伐的核心目标,幽州作为燕云十六州的核心地区,一旦被收复,将对辽国的统治造成巨大的打击,同时也能极大地鼓舞后周军队的士气。西线,派遣其他将领率军牵制辽军主力,防止其回援幽州。中军则负责稳固后勤保障,确保军队的粮草供应和物资运输畅通无阻。
    在出师时机上,柴荣选择了春耕前快速推进。春季是农耕的重要时节,北方地区此时土地刚刚解冻,农事正忙。如果北伐的时间过长,会影响到当地的农业生产,导致百姓的不满。而且,快速推进可以出其不意,打辽国一个措手不及,避免陷入长期的消耗战。
    3 决策层分歧
    然而,柴荣的北伐决策并非得到了所有人的支持。在朝堂之上,一部分文臣主张稳健的战略,认为应该先稳固后周的国内局势,发展经济,加强军事训练,然后再考虑北伐。他们担心贸然北伐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甚至可能导致后周政权的不稳定。而柴荣则认为,后周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北伐的实力,如果不抓住时机,一旦辽国恢复元气,再想北伐就更加困难。
    这种分歧在朝堂上引发了激烈的讨论。柴荣一方面坚持自己的北伐主张,另一方面也对自己的决策进行了深思熟虑。他在保证国内稳定的前提下,积极筹备北伐事宜,将军队的训练、粮草的储备等各项工作都安排得井井有条。最终,在柴荣的坚持下,北伐之战正式拉开帷幕。
    三、北伐进程:势如破竹与决策转折
    1 首战告捷(河北三州收复)
    北伐大军在柴荣的率领下,迅速向北挺进。他们自汴京北上,经沧州至宁州。宁州守将王洪在看到后周大军的强大攻势后,深知抵抗无望,便不战而降。这一胜利,让后周军队士气大振,也让柴荣看到了胜利的希望。
    接着,后周军队又顺利攻克了益津关和瓦桥关。在益津关和瓦桥关的攻略中,柴荣采用了分化守军的策略。他派人向守城的将领宣传后周的统一大业和柴荣的仁政,同时承诺若
第(2/6)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大秦:生存法则,谁先造反谁输克系执法官关于我在娱乐圈找到爱人这件事炊事老兵:奋斗在九零年代99夜贪念虫二大师,从港岛影视娱乐开始熟读三国,我为季汉延续三百年长生,从创立家族开始大舜西游记看不起我?晋升后你高攀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