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肃宗李亨,唉,该干的事不好好干,一点都不会把握时机,这个时候就应该乘胜追击,直接把安庆绪给杀了,也许安史之乱能够结束得更快一点。】
【但是这个时候的李亨正在忙着迎接太上皇李隆基,根本没把追击安庆绪的事情放在心上,安庆绪逃到邺城重整旗鼓,招募兵马六万余人,再次站到了大唐的对立面。】
【安史之乱的另一个重要人物史思明作为安禄山手下的一员大将,围攻太原却被李光弼率兵击败,返回后驻守范阳。】
【安庆绪封史思明为妫川王,兼任范阳节度使,范阳作为当初安禄山起家的地方,他一路上搜刮的金银珠宝全部都运回了范阳。】
【安禄山死后,契丹、同罗等族组成的精兵大部分都归顺了史思明,作为范阳节度使,史思明又坐拥一大批金银财宝,这让史思明逐渐开始膨胀,想要自己占据范阳,甚至自己当皇帝。】
【安庆绪看到了史思明的野心和威胁,便开始想办法想要除掉史思明。】
【史思明也不是傻子,他感觉到了安庆绪的杀意,果断向大唐递了降书。】
【大唐见此大喜,毕竟史思明手中有十三万兵马,对于大唐来说是一股不小的助力。】
【只可惜这只是史思明的缓兵之计,他投降大唐后,仍旧不断的招兵买马,“外示顺命,内实通贼。”】
【唐肃宗李亨察觉到了史思明的问题,于是开始与唐朝的将领们秘密谋划除掉史思明。】
【此事泄露后,史思明再次果断的叛变,与安庆绪达成协议,双方互为助力,遥望声援。】
【乾元元年,唐肃宗点齐兵马,将九位节度使尽数派出,准备围攻安庆绪,双方在邺城大战。】
【九大节度使全部出击,看着是很唬人,只可惜,这是个完全错误的决定。】
【九大节度使职位等级相同,但是唐肃宗李亨在点兵的时候,却并没有设置元帅,连个统一的调度都没有。】
【而在围攻邺城的时候,长时间的围而不攻 ,还不注意粮草补给的问题,最重要的是,这次围攻邺城,李亨也派了个监军,宦官鱼朝恩。】
【这次的战争起初也是很顺利的,九路兵马围攻邺城,九月出发,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