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同是清华中文系的高材生,对文学创作有着极高的热情与天赋,课余时间还辅修了其他学科,这让他在科幻题材的知识储备上有着独特的优势。
几个月后,这本凝聚着张海东和苏然心血的科技题材连环画正式出版发行。
一上市,便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烈追捧,尤其是青少年读者,被故事中神奇的科技和动人的情节深深吸引。
首印的50万册很快销售一空,出版社紧急加印。
同时该连环画发行到了海外,反响也很是不错,这让张海东和苏同赚的是盆满钵满。
王强望着张海东名利双收,心里满是羡慕与懊悔。
当初,他顺口跟张海东提了出版社内部通知,又出了去高校找编剧的主意,没想到张海东真把这事儿做成了。
那本科技题材连环画在国内掀起热潮,还成功出海,赚了大钱。
张海东从普通画家变成业界名人,成了万元户。
很多时候王强忍不住想:“我当时咋没胆量试试呢?白白错过好机会。”
张海东的成功引得业内人士竞相追随。大家听闻他的经历,觉得这方法可行,便纷纷效仿,背着行囊奔赴高校。
一时间,校园里掀起一场寻找科幻人才的热潮。
与此同时江卫民满心困惑。江卫民留意到,很长一段时间青岛出版社接连推出多部优秀科幻作品,市场反响热烈。
然后江卫民叫来了秘书去调查,
很快,秘书带着调查结果向江卫民汇报。
江卫民听完,承认自己眼光和格局小了。
青岛出版社经过开会讨论决定创办青岛科幻月刊,面向全国征集稿件,每月出版一本科幻短篇或者长篇连载的科幻文学作品。
当然这些作品能不能改编成连环画这要靠连环画创作者们自己沟通了。
青岛出版社财大气粗,给出的稿费比普通文学领域高。
青岛出版社还设立奖励机制,每半年评审投稿作品,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
一等奖奖金5000元,二等奖3000元,三等奖2000元,优秀奖也有500元。
如此丰厚奖励,对科幻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