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王大山心里清楚,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在 60 年代那个特殊的时期,物资相对匮乏,信息也不发达,要将合作旅游区的规划付诸实践并非易事。
王大山每天都穿梭在村子和周边合作的村子之间,与各个村长商讨具体的实施细节。
这一天,王大山又来到了青山村,和李福村长继续商量旅游环线的建设问题。
两人站在青山村那片古老的树林前,王大山看着眼前郁郁葱葱的树木,说道:“李村长,这片树林可是咱们合作旅游区的一大亮点啊,得好好规划一下,怎么让游客既能欣赏到美景,又能保证安全和环境不受破坏。”
李福点了点头,皱着眉头说:“王支书,我也知道这树林重要,可咱们没什么经验啊,也不知道该咋弄。而且,要在这林子里弄些游览的路啊什么的,还得砍一些树,村民们有些舍不得呢。”
王大山拍了拍李福的肩膀,说:“李村长,我理解大家的心情。咱们可以尽量少砍树,找专业的人来设计一下,把路修得巧妙些,既能让游客走得顺畅,又能最大程度保留树林的原貌。咱们再给村民们做做工作,让他们明白这是为了长远的发展,以后游客多了,大家的收入都会增加的。”
两人又在树林里走了一圈,仔细查看地形,商量着哪里可以设置观景台,哪里可以建休息的亭子。
回到青山村村公所后,王大山和李福又召集了两村的一些村民代表,一起讨论旅游环线建设的具体事宜。
王大山站在人群前,大声说道:“乡亲们,咱们合作搞这个旅游区,是个大好的机会啊。以后会有好多游客来咱们这儿,咱们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就说这青山村的树林,那可是宝贝,只要咱们规划好了,就是吸引游客的金字招牌。”
一个村民站起来说:“王支书,我们也知道是好事,可这树砍了,以后要是有个天灾人祸的,咱们怎么办?”
王大山耐心地解释道:“乡亲们,咱们不会乱砍树的,只是修几条路,弄几个观景的地方,对树林的影响不大。而且,咱们搞旅游了,有了钱,就可以做更多的事情,比如给村里修更好的防洪堤,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