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村子的日益繁荣,王大山的脚步却愈发匆忙,他深知,发展的道路上永远不会一帆风顺,每一次的突破都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清晨,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驱散薄雾,王大山就已经站在了自家院子里,深深地吸了一口带着泥土芬芳的空气,随后转身走进屋内。
秀兰早已准备好了早餐,热气腾腾的玉米粥和金黄的窝窝头,散发着质朴的香气。
“大山,快趁热吃,今天可有不少事儿要忙呢。”
秀兰一边说着,一边将一碗粥递给王大山。
王大山接过粥,喝了一口,点头道:“是啊,这日子越过越好,可问题也越来越多。昨天我去编织厂,听工人们说,虽然新样式的订单增加了,但原材料的供应却有些不稳定。”
秀兰皱了皱眉头,担心地说:“这可怎么办?原材料要是供不上,编织厂可就得停工了。”
王大山放下碗,沉思片刻后说:“我打算今天去县里的供销社看看,跟他们商量商量,能不能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顺便再打听打听,有没有其他更好的原材料渠道。”
吃完早饭,王大山骑着那辆半旧的二八自行车,沿着蜿蜒的乡间小路向县城赶去。
一路上,他看着道路两旁绿油油的庄稼,心中满是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责任。
到了县城,王大山直奔供销社。
供销社里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王大山找到负责人刘主任,说明了来意。
“刘主任,您好啊!我是翠谷村的支书王大山。我们村的编织厂现在发展得不错,订单越来越多,可原材料的供应却成了问题。您看能不能帮我们想想办法,建立个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王大山诚恳地说道。
刘主任笑着说:“王支书啊,你们村的发展我们都看在眼里,是好事啊!不过,最近原材料的供应确实有点紧张,好多地方都在要货。这样吧,我先给你们协调一批,后续的事儿咱们再慢慢商量。”
王大山连忙道谢:“太感谢您了,刘主任!这可帮了我们大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