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却意外因为与蒙古将军的极力争辩而被扣在军营里,几经辗转文天祥才逃出了元军的大营,找到了流亡的朝廷,可却再次遭到了排挤。”
“43岁时,文天祥因为部下叛变而被元军俘虏,元军久闻文天祥的大名,对他以礼相待。”
“文天祥被逼无奈之下,写下了那首《过零丁洋》,以此表明自己的志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忽必烈想将文天祥收为己用,但在狱中三年文天祥始终不愿为元朝效力,并写出了《正气歌》来表达自己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
“元军见其不肯归顺,在他47岁这一年将其在大都斩首。”
话落,文天祥的命运尘埃落定。
明明是一句在平静不过的话语,却像是在上宋朝百姓们心中狠狠一刺。
文天祥的一生太过悲壮,犹如大宋王朝一般的命运。
太像了。
辛苦遭逢起一身,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视频的最后,时锦初放了一段历史学教授采访视频。
“当时文天祥在地牢里边关了两年多,他整个人已经完全丧失了方向感,辨认不出来找不出东西南北。”
“在他斩首前,文天祥就问在刑场周围的百姓,你们能不能告诉我哪边是东南西北好不好?”
“于是围观的百姓就告诉他,哪边是南。”
“此时的文天祥已经衣衫褴褛,但他仍然很爱惜地把自己衣服褶皱弄整齐,然后朝着南方跪下来,因为那是他的祖国”说到这里,教授说到情动之处忍不住哽咽。
“他就朝着南方那个方向,大宋首都的方向跪下行了大礼。”
“行完礼之后,文天祥便问刑场的刽子手要了纸和笔,写下了他人生当中最后一首诗,写完之后他特别从容的对刽子手说:我的事情做完了,该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