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及此,苏轼顿了顿,接着说道:“往昔臣虽对变法部分举措存疑,但此刻,臣深知唯有变法,才是大宋的生机所在。”
“臣愿放下成见,与王安石大人携手共推变法,为陛下分忧,为大宋谋福!”
苏辙也恳切说道:“臣亦愿倾尽所能,协助推行新政,望陛下勿再迟疑。”
王安石看着身旁并肩跪地的苏轼、苏辙二人,眼中闪过一丝动容。
他转头望向宋神宗,再次叩首。
“陛下,如今苏学士兄弟深明大义,愿与臣一同为变法出力,此乃大宋之幸。”
“望陛下顺应大势,下定决心,变法成功虽难,但只要齐心协力,定能让大宋有抵御外敌之力,让百姓免受流离之苦!”
宋神宗看着跪在殿下的三人,心中波澜起伏。
苏轼、苏辙在朝堂上颇具影响力,如今他们主动支持变法,局势似乎有了转机
他沉思片刻,缓缓开口:“王卿,苏卿,朕深知你们的苦心。 变法之事,兹事体大,朕需再权衡一番。但你们的赤诚之心,朕已了然。”
“待朕与朝中大臣商议后,再做定夺”
“陛下!”王安石还想再说什么,一旁苏轼却是抓住他的手腕,朝他摇了摇头。
难道就要这样算了吗
就在这时,一道沉稳有力的声音在朝堂上响起。
“陛下,臣以为,变法之事,刻不容缓。”
王安石循声望去,竟是文彦博。
他怎会?
侧头看向苏辙苏轼兄弟二人,发现他们对文彦博的出现并不意外,难道他们早已知晓文彦博会站出来?!
宋神宗猛地一怔,眼中闪过一丝讶异,他着实没想到,文彦博会在此时站出来支持变法。
在他的印象里,文彦博身为三朝元老一向守旧,对祖宗之法尊崇有加,此前多次在朝堂上对变法提出异议,言辞恳切态度坚决。
“文爱卿,你……当真如此认为?”
文彦博向前一步,恭敬地行了一礼,神色异常庄重。
“陛下,臣此前确实对变法多有疑虑,然而,这些时日臣反复思量,又目睹民间诸多积弊,深知若不变法,大宋难有长久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