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霄选的距离和位置恰到好处。
距离洞口一侧的卫兵最近,自然只能由他过去。
而距离适中,不会让卫兵们担心他会去往众人视线之外的区域。
这样他们就嫩更放心的让这个卫兵前往。
最后就是角度了。
这是最重要的一部分。
如果他始终可以呆在三个人的视线范围内。
那么把他引过去,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阳霄选择的位置,是让这个卫兵查看石堆的时候,只有两个人能够看到他的方向。
分别是洞口对面的卫兵和藏在高处的卫兵。
这样一来,这两个人便会把大部分的注意力,都放到查看石堆的那名卫兵身上。
这就是一个思维陷阱。
如果每个人都有责任,那每个人都会比较放松。
可是当责任压到了少数人的身上,他们就会不由自主的认真起来,不敢犯错。
事实上,在观察离开位置的卫兵动向的同时,他们只要一转头,依然可以监视自己原先监视的区域。
这就会让他们形成一个惯性思考。
就算多分一点注意力出去,也不会影响本职工作的。
而这个惯性,就是阳霄费了那么多心思想要争取到的东西了。
在那个卫兵走向石堆方向时,阳霄人已经在另一侧的卫兵附近了。
现在他要做的是,越过洞口剩下的最后一名卫兵,神不知鬼不觉的潜入洞中,下到4层去。
阳霄放缓了呼吸,尽可能的压低自己的生理机能,以保证在移动的过程中,不容易被感知出周围环境的变化。
手指随着离开的那名卫兵的脚步,轻轻的在空中勾动。
他是在找节奏。
不过找的是藏在高处的那名卫兵的节奏。
藏在高处的卫兵,不可能把伪装的布帘掀开,两边转头观察。
他要么就是得把头探出来一点,左右转头。
要么就是得从两个方向掀开伪装布帘进行观察,来回调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