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激烈的争吵后,朝帆意识到不能再这样盲目尝试下去。他重新审视整个项目,发现问题出在对羚羊感知原理的理解不够深入。于是,他决定亲自前往羚羊栖息地进行实地观察。
在广袤的草原上,朝帆跟着科研团队风餐露宿,日夜观察羚羊的一举一动。终于,他发现羚羊不仅能感知地面的震动,还对空气中的某些微妙变化有着特殊反应。带着这个重大发现,朝帆兴奋地回到工作室。
他们重新调整了系统的设计,加入了对空气成分变化的监测模块。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努力,新的原型机终于完成了。当第一次测试启动时,朝帆和夕舟紧张地盯着屏幕。然而,结果却不尽如人意,系统虽然能检测到一些异常,但误报率极高,几乎没有实际应用价值。
就在他们陷入绝望之时,夕舟突然想到了一个办法。她提议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学习,以此来优化系统的准确性。朝帆眼前一亮,两人立刻投入到新的工作中。他们没日没夜地编写代码、调试算法,眼睛里布满了血丝,但心中的信念却愈发坚定。
第三章:曙光初现
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奋战,系统的性能终于有了显着提升。在一次模拟地震测试中,系统准确地提前发出了警报,并且根据羚羊的避险行为模式,给出了合理的人员疏散建议。朝帆和夕舟激动地拥抱在一起,他们知道,距离成功又近了一步。
这次的成果让他们看到了希望,也吸引了一些小型投资机构的关注。一家名为“创新未来”的投资公司对他们的项目表现出浓厚兴趣,并愿意提供一笔启动资金。有了资金的支持,朝帆和夕舟更加干劲十足。
他们扩大了团队,招募了一批优秀的工程师和科学家,共同完善系统。同时,夕舟积极与各大企业和政府部门沟通,推广他们的地震预警与羚羊避险系统。然而,市场的接受过程并不顺利。许多人对这个新奇的系统持怀疑态度,认为传统的地震预警方法已经足够,不需要这种看似复杂且未经大规模验证的新技术。
面对质疑,朝帆和夕舟没有退缩。他们决定在一个地震频发的小镇进行实地试点。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他们在小镇安装了系统设备,并进行了详细的宣传和培训。起初,居民们对这个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