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此,唐小仙也是心情低落,搞不明白,祖上久试不第的负闲命运,是不是又落在了自己身上!
有一天,唐小仙出城访友,归来时,却于城外遇到了一个少年郎,那少年郎一身仙风道骨,一见之下,大有仙家风范。
所谓惺惺相惜,二人便是交谈了一番,之后,唐小仙才是知道,这个少年郎名叫罗双,正在深山中修行,学问也是很大很大的,今个来到,说是只为完结个缘法。
从此二人经常相约一处,讨论诗词歌赋,很快成为知己朋友故交一般。
有一回,罗双看了唐小仙的文章,先是笑了笑,然后又摇了摇头。
唐小仙见状,很是奇怪地问道:“兄台,你这又是笑又是摇头晃脑的,却是为何来!?难道是我的文章还没有进步吗!?”
罗双闻言,摇了摇头道:“非也,非也!你现在所作的文章比之前的已经好了许多,但并不能让你如愿考上功名。”
唐小仙低头说道:“唉!这个我也明白,看来,还是努力不够呀!”
罗双听闻他如此说,却是大摇其头地说道:“非也,非也,非也!且慢,且慢,且慢,我今给你几篇文章,你回家之后,仔细研究一下,并且熟读背诵下来。等来年考试的时候,遇有相同试题,你就把这相同文章默写出来便可,如此一定可以考中。”
罗双将几篇文章交到唐小仙手中,便是转身告辞闭关去了。他离开之后,唐小仙马不停蹄,也是回家用功去了!
但是他研读究竟了好几天,也看不出来这几篇文章好在哪里,篇篇文章皆是用华丽的辞藻堆砌而成,毫无文理通性,完全没有任何内涵。
很快乡试到来,唐小仙虽是将罗双所给的几篇文章倒背如流,却还是用自己以前的方法去考试,可想而知,他依然名落孙山。
过了半年多后,罗双闭关完毕,下山找到唐小仙,一看他的表情就知道没按自己所说去做,又没考好。
罗双当即劝说道:“唐兄,你若听我所说,明年开恩科,你到时候仍旧把我给你的文章抄写上去便是,我保你高中。”
唐小仙根本不相信,开恩科!这可是百年难遇的事情,怎么可能发生。
谁知道,第二年还真的是开了恩科,唐小仙心中也是大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