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华夏汉语词语,指的是皈依宗教,出家为僧尼或道士,又或是加入道教或某些会道门中。
而在道教中,&34;入道&34;就意味着进入了道门,成为一个道教徒。入道的定义和解释,合于圣贤之道。
入道,修者可理解为合于圣贤之道,即遵循圣人的教诲和道德准则。入道亦可以指加入道教或某些会道门,成为其成员。
入道的途径和方法多种多样,然却无外乎理入,行入,行为实践。
所谓理入,即是通过理性的思考,来认识悟道的真理,舍弃妄想,返归真正的教义,达到无我、无他的境界。
而行入,则是通过实践行动,来认识悟道的真理,包括报冤行、随缘行、无所求行和称法行,四种实践行动。
行为上的实践,乃是入道真正意义上的行事,入道不仅要在理论上明白道理,还必须在行为上做到,做到诸恶不做,众善奉行。
“入道”的概念与道教密切相关,世间道教,也称为“道门”。
在民间&34;入道&34;表示进入了某一领域,比如手艺人的&34;入道&34;,表示进入了工匠手艺行业。除此之外&34;入道&34;也与华夏传统娱乐项目“推牌九”有关,即表示在牌九游戏中,达到了一定的点数水平。
石中所知,天宇尽类,凡是入道修行者,皆要研习经典,究极精髓,方可有所成就,而道家入门必读之经典书籍又是众多无尽,作为修者能够研读精修七本经典,必然能有所成。
七本经典即是道家入门必读书籍,但包括却不仅限于《道德经》、《南华经》、《周易》、《清静经》、《太上感应篇》、《玄门早晚功课经》、《黄庭经》。
因道法自然,高深莫测,研究修习必从自身真实情况出发,是否能堪破玄奥,完全取决于个人心性,此即是道门常言之根骨所在。
《道德经》又称《老子》乃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或称李聃)所着的哲学作品。该书以“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兵法、养生之道,被誉为“万经之王”。
《南华经》又名《庄子》,是战国时期庄周的经典着作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