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修真自爱者,当要注重内在修养,真正有具有大智慧的人,自应懂得注重内在修养的提升,而不是过分追求外在的荣耀和地位。只有内在充实、品德高尚的人,才能得到他人的真正尊重和认可。方可引天地正气入体,行功参造化之德。
大道亦是天道,乃是宇宙万物的运行规律,修真者应顺应大道而行,而不是逆道而行。只有顺应大道行善积德,才能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宁静,实现个人的成长与红尘世道的和谐共处,久长安定。
《道德经》第七十二章曰:“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其中之意是“当民众不再敬畏任何的权威之时,真正的大权威力就来到了。不要去妨害众生的安居,不要搅扰人们的生活。只要不令生灵生厌,众生就不会厌恶所谓权威。所以,圣人深知自己,却不自我炫耀,珍爱自己,却不自大妄为尊贵。”
话说大明正德年间,江苏沛县有个姓林的知县,他为官清正廉明,很受百姓爱戴。
这林知县有个儿子,叫林一文,年纪轻轻,却学富五车,文名远播。
林一文二十岁这年,正赶上三年一度的科举考试,林一文便收拾了行装,拜别父母,赶往京城应考去了!
林一文心中谨记其父亲教诲,誓要金榜题名,将来为官一任,为百姓造福,因此一路上他也不忘学习,那是边走边温习功课,不敢胡乱偷闲。
这一日行走读书,不知不觉,天黑了下来,林一文这才想起应该找个地方投宿一夜,明天继续赶路。
可他举目四望,只见四野空旷,暮色苍茫,却不见有户人家!
于是他只得继续往前赶路,走了好一会儿,天色已晚,就看到一块界碑竖立在那,上刻“沛县”三字,想来已到了沛县境。
这时,林一文就看见不远的林中,隐约露出一角屋檐,急忙走了过去,欲在此投宿。
近前来,却是一座古祠,并无甚人烟。他只好用火折子点燃一根木柴,举了火把,推开破旧的屋门走了进去。
但见里面虽布满蛛网灰尘,却有床有桌,桌上竟还有文房四宝摆放着,不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