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1/8)页
    石中在太虚静地那块大石头上久久安坐,不断地观想参详着圣人的思想与德行。
    而圣人老子《道德经》第七十章节,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向修者传达了老子关于知与行、认知与行动之间的关系之重要思想。
    圣人老子指出,关于道与德的言论,其实是很容易理解和实际践行的,但天下之人却往往不能理解和实际践行。
    于此反映出了知与行之间的巨大鸿沟。在现实生活中,修者也常常面临这样的困境,即道理看似简单且明了,但在实际行动中,却难以贯彻执行。
    这启示修者,认知与行动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清晰的认知,就没有明白的行动。而具有目标明确的行动,却无清晰的认知,也是不可取的。因此,修者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以便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功行参造,无为而有为之。
    老子于《道德经》中提倡的虚静、柔和、慈俭、不争等思想,皆是基于无为而有为之理念,都是基于人性自然的普世道理,看似简单,实则内涵丰富。然而,世人多被躁进和荣利虚妄所迷惑,难以践行这些大道真理。
    这提醒修者,在追求目标和理想的过程中,要始终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宁静致远,不被外界的喧嚣和诱惑所蒙蔽干扰。同时,自也要勇于去实践真行,将所学所悟转化为实际行动与能力。
    老子以“圣人被褐而怀玉”来比喻圣人的智慧与境界。告诉修者,圣人外表普通还显粗糙,但内心却怀揣着有如美玉一般珍贵而高尚的道德品质,以及深邃的圣人智慧。
    这启示修者,真正的美丽和价值,在于内在的品质智慧和修养,而非外表的华美尊荣。一个人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内在修养品质,同时注重仪表气度,以此成为一个有智慧、有道德的内外兼修之人。
    修者在阅读理解《道德经》第七十章之时,不妨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看看自己是否经常因为缺乏深入的思考和认知,而盲目行动?!看看自己是否因为过于追求表面的虚荣名利,而忽略了内心的平和与宁静致远?!
    当修者常常通过反思和自省,审视自我真颜,便可以更好地认识自我、提升真我境界,从而更好地应对修行与红尘世道生活之中的各种挑战和机遇。
    《道德经》第七十章曰:“吾言甚
第(1/8)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乡村姑爷逆袭路机械末世:我的机甲有亿点强绝世道君陆羽孟竹韵小天师四岁半,有五个大佬爸爸很正常爹爹开门,系窝呀!模拟模拟就无敌了谢总靠边站,太太她又要画符了从一拳打碎武道规则开始无敌陈平苏雨琪众筹建修仙大学,我真没搞诈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