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屏幕右下角出现了一块异常发热区域,颜色呈现出鲜艳的红色,与周围区域形成鲜明对比。
“找到了!”
周欢兴奋地一拍大腿:“这里的温度比正常区域高出近20摄氏度,很可能是未经处理的废水在地下管网中流动。”
为了进一步确认,周欢操控无人机降低高度,在发热区域上方进行低空扫描。
透过无人机传回的高清画面,可以清晰地看到地下管网有一处明显的破损,冒着热气的污水正不断渗出。
周欢迅速将这一发现记录下来,并向检测人员通报:“鑫源化工地下管网存在异常发热区域,疑似有废水违规排放,位置坐标已发送。”
下午,周欢又带着技术人员在鑫源化工周边的河流、池塘等关键位置部署了水质监测设备。
这些设备看似普通,实则暗藏玄机,不仅能实时监测水质的酸碱度、化学需氧量、氨氮等关键指标,还能将数据通过卫星信号实时上传到环保部门的监测平台。
夜幕降临,鑫源化工厂区内灯火通明,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
周欢和同事们在距离厂区500米外的一辆面包车上,紧张地盯着监测设备的显示屏。
突然,屏幕上的数值开始急剧变化,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含量瞬间超标数十倍。
周欢握了握拳头,沉声说道:“鑫源化工肯定是在趁着夜色在偷偷排放污水!这群毫无底线的混蛋!”
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周欢安排技术人员对监测设备进行了多次校准,并同时采集水样进行实验室分析。
经过比对,确认监测数据真实可靠。
第二天清晨,周欢又带领采样小组进入鑫源化工厂区周边,开始采集土壤样本。
前一晚的惊险经历并未影响他的斗志,守护生态环境的使命感,在他心中熊熊燃烧。
到达现场后,周欢有条不紊地指挥着工作:“大家注意,严格按照规范操作,每个采样点间隔50米,确保样本具有代表性。”
小组成员迅速行动起来,沿着高耸的厂区围墙,每隔一段距离便停下脚步。有的成员负责标记采样点,有的拿着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