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苏羽和诸葛亮便全身心地投入到北伐的筹备工作中。他们一方面加强军事训练,引入新的战术和阵法;另一方面,积极发展经济,确保后勤供应。
在训练军队的过程中,苏羽发现士兵们对一些新式武器不太熟悉,使用起来效果不佳。他想起自己在现代时了解过的一些武器知识,于是便和诸葛亮商议,能否制造一些改良版的武器。
诸葛亮听了苏羽的想法,也是眼前一亮:“姐夫所言甚是。若能有新式武器相助,我军战斗力定能大增。只是这制造武器,需有能工巧匠,还需大量材料,这可如何是好?”
苏羽微微一笑:“这个不难。我知道成都有个地方,聚集了许多能工巧匠。我们可以将他们召集起来,成立一个兵器制造局。至于材料,我会派人去各地采购。”
在苏羽的安排下,兵器制造局很快就成立了。能工巧匠们在苏羽的指导下,开始研制新式武器。经过多次试验和改进,他们终于制造出了一些威力强大的武器,如连弩、投石机等。
这些新式武器一经投入使用,立刻在军队中引起了轰动。士兵们对它们爱不释手,训练的热情也更加高涨。苏羽看着军队的变化,心中充满了信心。
随着北伐筹备工作的推进,苏羽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他决定召开一次军事会议,商讨北伐的具体战略。
在军事会议上,众将领们纷纷发言,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有人主张直取长安,有人建议先攻打凉州。苏羽和诸葛亮认真听取了大家的意见,经过一番讨论,最终制定了一个详细的北伐战略。
他们决定兵分两路,一路由诸葛亮率领,出祁山,攻打凉州,吸引曹魏主力;另一路由苏羽亲自率领,从子午谷奇袭长安,打曹魏一个措手不及。
战略确定后,苏羽和诸葛亮开始紧锣密鼓地准备出征事宜。军队集结、粮草运输、武器装备,每一个环节都安排得井井有条。
出征之日,成都城万人空巷,百姓们纷纷前来为大军送行。苏羽和诸葛亮骑着高头大马,走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