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2/3)页
的麻石大队,小孩子走到二道拐,得有十来里地的山路。
    而麻石大队最偏远的一个生产队,到二道拐中心小学,得走二十里以上。
    所以,那个生产队的娃儿,几乎全都是文盲。
    哦,应该说,整个生产队,都是文盲。
    能认识一些常用字的,那就是“知识分子”。
    其二,则是“太贵”,一个家庭,最多能负担得起一个孩子上学。多了,就负担不起。
    这个负担不起,说的不仅仅是书杂费,更多的是“人工成本损失”。
    山区的孩子,几岁就要干活的。
    绝无可能和城市孩子一样,二十岁还可以在家里养着,无所事事。
    到得十来岁,那就当半个劳动力在用了。
    家里要是有三个孩子以上,如果全部去上学,单纯靠父母种田来供应,根本就不现实。能让一个孩子去上学,这个家庭的父母,已经算是很开明,很有“发展眼光”的了。
    而且一般来说,就算上学,也就是上完小学。
    上初中得去镇上。
    这个负担就非常沉重了。
    据队长说,这么多年,整个他们三队,二十一户人家,也只出过三个初中生。
    高中生一个都没有。
    而他们,还是距离镇上最近的一个生产队。
    这时候,向导老杨开口说道:“刘书记,我就是麻石大队一队唯一一个上过高中的人,主要是因为我父亲会弹棉花,会打棉被,算是个手艺人,家里稍微有点积蓄……”
    还有一点,老杨没说。
    那就是他父亲走街串巷,有些见识。知道山里娃想要有出息,必须得读书。
    因而老杨也就成了整个山区唯一吃上皇粮的工作人员。
    听了这些情况,刘弘毅表情很沉重。但他是一个非常务实的人,从不轻易承诺,只是说道:“同志们,县里现在搞建设,需要很多工人干活。以后搞副业,在县里就能搞,工价方面,也不会太低。”
    随即转向陈解放:“解放,这个工作,要由你们区里和公社统一组织起来。也不一定就要等到农闲时候,尽量先组织一部分山区群众去镇里县里搞副业做小工。”
    搞副业做小工很辛苦,工钱也不多,但相比起土
第(2/3)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家父吕奉先道界天下从F到SSS,我的器灵进阶快亿点点怎么了我的抗战有空间拿我妹的心脏救白月光,身份暴露你哭什么?人在大专,带着学生开发可控核聚变!你逼我离婚,我走你哭啥穿越兽世:绑定生子系统后逆袭了废柴修真记洛尘张小曼3366洛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