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麻石大队最偏远的一个生产队,到二道拐中心小学,得走二十里以上。
所以,那个生产队的娃儿,几乎全都是文盲。
哦,应该说,整个生产队,都是文盲。
能认识一些常用字的,那就是“知识分子”。
其二,则是“太贵”,一个家庭,最多能负担得起一个孩子上学。多了,就负担不起。
这个负担不起,说的不仅仅是书杂费,更多的是“人工成本损失”。
山区的孩子,几岁就要干活的。
绝无可能和城市孩子一样,二十岁还可以在家里养着,无所事事。
到得十来岁,那就当半个劳动力在用了。
家里要是有三个孩子以上,如果全部去上学,单纯靠父母种田来供应,根本就不现实。能让一个孩子去上学,这个家庭的父母,已经算是很开明,很有“发展眼光”的了。
而且一般来说,就算上学,也就是上完小学。
上初中得去镇上。
这个负担就非常沉重了。
据队长说,这么多年,整个他们三队,二十一户人家,也只出过三个初中生。
高中生一个都没有。
而他们,还是距离镇上最近的一个生产队。
这时候,向导老杨开口说道:“刘书记,我就是麻石大队一队唯一一个上过高中的人,主要是因为我父亲会弹棉花,会打棉被,算是个手艺人,家里稍微有点积蓄……”
还有一点,老杨没说。
那就是他父亲走街串巷,有些见识。知道山里娃想要有出息,必须得读书。
因而老杨也就成了整个山区唯一吃上皇粮的工作人员。
听了这些情况,刘弘毅表情很沉重。但他是一个非常务实的人,从不轻易承诺,只是说道:“同志们,县里现在搞建设,需要很多工人干活。以后搞副业,在县里就能搞,工价方面,也不会太低。”
随即转向陈解放:“解放,这个工作,要由你们区里和公社统一组织起来。也不一定就要等到农闲时候,尽量先组织一部分山区群众去镇里县里搞副业做小工。”
搞副业做小工很辛苦,工钱也不多,但相比起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