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场战争中,芬兰动员了 37 万兵力,与苏联的 200 万大军对抗。芬兰的士兵们在冰天雪地中,利用熟悉的地形,给苏联军队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他们伏击苏联的部队,破坏苏联的补给线,使得苏联军队的推进受到了极大的阻碍。据统计,苏联军队在这场战争中的伤亡超过了 60 万。
然而,芬兰自身的伤亡也十分惨重,达到了6万多人,虽然跟苏联军队的伤亡相比这个数字很少,但是对于芬兰来讲也是伤筋动骨了。毕竟,芬兰的人口与苏联相比,有着天壤之别。芬兰这个小国只有不到 450 万人,而苏联却拥有高达 19 亿人口。随着战争的持续,芬兰面临着兵源枯竭的严峻问题。
许多年轻的芬兰男子都走上了战场,国内的劳动力严重不足,经济也陷入了困境。而苏联方面,对于如此巨大的伤亡也感到有些难以承受。这场战争不仅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还在国际上引起了诸多争议。
于是,苏联最终选择停下战争的脚步,与芬兰进行谈判,并签订了临时停战协议,这份临时停战协议并没有达到苏联的预期,最远的不过深入了芬兰境内七公里。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两国签订的只是停战协议,而不是正式的边界协议。这意味着,两国之间的矛盾和领土争端依然存在,只是暂时被掩盖在了停战的表象之下,随时可能再次爆发冲突。
时光荏苒,一晃将近半年过去了。在这看似平静却暗流涌动的半年里,英国、美国、德国、苏联等世界大国都在紧锣密鼓地为即将到来的更激烈战事抓紧时间备战。
英国,凭借其庞大的殖民体系和英联邦国家的支持,不断整合各方资源。从南非、印度、缅甸等殖民地以及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英联邦国家汇聚而来的兵力,在本土和北非战场接受更为严格的训练。军事工业也在全力运转,不仅对原有的武器装备进行升级改造,还积极研发新型武器,从美国采购了大量武器装备以应对轴心国的威胁。他们深知,北非战场的局势依然严峻,意大利虽暂时停滞,但德国的介入随时可能让局势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