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还接到颜思齐的信件,说是闽西今年遭了大旱灾,他带着人在闽西居然招募了上万人赴台,现在想叫他来平户都不肯了。
李喜也来信了,说是近来已经差不多把儋州府的各级官员都拉下水了,正在疏浚一条石碌河,还说连儋州卫都成了他们的包工队。
包工队这词好像听陈耳说过,大概……好像是给银子干活的队伍,大约是这么个意思吧?
“哦,各家为什么有怨言?”陈耳心想这是怎么了,怎么好像到处都在抱怨,但除了甘辉也没人跟自己提?
“他们都在说,你那个华人不为奴的规程是不是太过了,现在各家都找不到人垦荒啊。”
这个问题确实比较难解释,陈耳沉默一会儿。
“叔父,台湾有这么大啊。就凭借咱们二十多家是占不完的,既然咱们是按地亩收税的,自然是希望开的地越多越好是不是?”
“就是这个道理啊,但你怎么还是不让蓄奴呢?”
“既然咱们二十几家占不完台湾,自然就要找人来,除了贫苦百姓,还有什么人愿意来台湾垦殖?大明的士绅,叔父你看,在蓄奴这个事情上,咱们能比得过大明的士绅吗?”
听到这里,李旦不由认真的想了一会儿。
“虽说咱们在乡里都有些声望,但一定是比不过士绅的,更何况土地投献到他们门下以后和仆役也是没差别了,要说比蓄奴,咱们还真比不过士绅。”
“是啊,叔父,既然咱们需要士绅来垦殖,但蓄奴又比不过他们,要是不开始就限制住,以后台湾的大半土地,我看都得被他们占了。”
“道理是这个道理,但没有仆役各家都占不了什么土地,这垦殖台湾不是成了便宜百姓了吗?”
“叔父,这就是咱们海主的优势了。你看琉球、吕宋的土著多吗?你看东瀛活不下去的百姓多吗?大明的士绅没办法,咱们有啊。”
李旦捻着胡须,边听边点头。
“叔父,咱们海主管理垦殖没有士绅在行,所以需要士绅家里读过书的人来管理垦殖,这样就会让他们觉得高咱们一头。”
但蓄奴这事又让他们非求着咱们不可,奴仆种的是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