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打了盆干净水,拧了把抹布,把炕席小心翼翼的竖着展开,靠在砖墙上,仔细地一点点擦干净。
高梁秫秸也不能经水泡,只能用湿抹布擦。连续擦了三遍,盆里的水也换了三盆,才擦干净。
韩昭昭从西厢房找出来两根方子木,把炕席支在墙上晾着,这才抽空休息一会儿。
回屋从暖壶里倒了碗水晾上,又去西厢房帮奶奶找修理小推车的工具。
这几件工具是韩赵氏除了被窝卷和棉衣,唯一带到京城的东西。
一把斧子,一把羊角钉锤,三把凿子,一把扁铲,两把锯,一把拐尺,一把木锉,一把拉钻,两把刨子,另外还有一个墨斗。
老木匠常用工具
据说还有锛、大锯和其他一大箱工具,因为实在拿不了,都被韩赵氏留在四道沟老家了。
韩昭昭整理着这些工具,忍不住见猎心喜,前世她们家也是木匠世家,一些简单的木工活她也会干。
自己弄个小家什小工具,也难不住她。
铁制的工具都有些锈迹了,韩昭昭忍不了,她记得厨房的角落里有块磨刀石,匆匆去找出来。
用碗盛了水倒在磨刀石上润上,她把凿子先磨磨。
这三把凿子分别是三分凿、五分凿和圆凿,这三把凿子都是铁头木把,是用来开卯孔的。
她蹲在地上,把磨刀石顶在门前台阶上,用左脚顶住,边洒水边“哧哈哧哈”的磨起了凿子。
不一会儿,就把三把凿子磨的锃亮锃亮的,用大拇指顺刀刃一抹,嗯,有点挂手,够锋利了!
磨完凿子磨扁铲,这是用来雕花刻木头的,是使用率很高的木工工具,也是铁头木把的。
韩昭昭继续磨,磨完试试锋利度,还是以前的老工具耐用,传了好几代人了,照样好用锋利。
奶奶咋还不回来,韩昭昭纳闷,不会有什么事吧?还是张主任又拉住奶奶唠叨起来没完了。
张主任人是好人,热心肠又能干事,就是天天嘴不闲着,几句话能说完的事,她能唠半天。
奶奶说她干街道工作倒是真合适,不管谁家有纠纷矛盾,她一出马,光唠叨也能把矛盾双方烦死。
ps:每日一求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