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2/3)页
越了时空,来到了那个充满生机的春日,看到了少女在闺房中对镜梳妆的场景。
    “少女名叫祝英台,生得聪慧、美丽,自幼喜欢吟读诗书,十分好学。”
    接下来,阮梨初没有急着将故事拉到书院求学那部分,而是先讲述了祝英台在家中的日常生活。
    她的声音变化自如,仿佛有无数个角色在她体内共存。
    祝英台清脆灵动的少女音、祝员外低沉浑厚的中年大叔音、哥哥爽朗随性的青年男子音、丫鬟轻快伶俐的声音,以及小厮沙哑憨厚的声音等,
    她都可以自如切换,展现得入木三分。
    还有邻居大婶的声音,尖细而絮叨那种,阮梨初也演绎的惟妙惟肖,非常传神,仿佛一位爱管闲事的大婶正倚在门框上,对着路过的行人指指点点。
    最主要的是每一种声线,她都可以做到精准地贴合人物的身份与性格。
    众人眼前不自觉就浮现出那些日常生活场景,仿佛亲眼看见了祝家的庭院、亲耳听见了祝家人的对话似的。
    接着,阮梨初的语调一转,变得清朗而坚定:“祝英台一心求学,便背着行囊,女扮男装,前往书院。”
    为了体现祝英台此刻的欢喜雀跃,在模仿轻快的脚步声时,阮梨初特意运用了短促而清脆的单音,这样可以把节奏把控的更精准。
    “书院里,她遇见了一位才华横溢的少年,名叫梁山伯。二人同窗共读,谈诗论道,情谊渐深。”
    她的声音变化自如,梁山伯的温润如玉、祝英台的机灵俏皮,两种截然不同的声线皆在她的演绎下栩栩如生,仿佛两个少年的欢声笑语就在耳边。
    在这部分里,重点是男女主角的书院相处日常,那么就不能只有他们这两个角色的存在。
    同窗、夫子、书童等,这都需要阮梨初切换声线去演绎出来。
    而且为了沉浸感和代入感,阮梨初的声音不仅局限于人物,还巧妙地融入了环境音效。
    比如风声,比如雨声,比如鸟鸣,比如竹叶摩擦声,等等等等,仿佛让人置身于江南的青山绿水之中。
    突然,阮梨初的声音变得急促而紧张:“然而,好景不长,祝英台的父亲突然召她回家”
    这部分的故事已逐渐进入高潮,讲述的是梁山伯
第(2/3)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大千世界:从柳域开始崛起我在仙宗当杂役,观摩万年成仙帝天武神帝醉仙葫换嫁战死的小公爷后,夫君回来了综影视:绑定了万人迷系统怎么办逼她替嫁?福运全被真千金带走啦家父吕奉先无上神帝你选的白月光,我找到首富亲妈后,你哭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