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职权不明,秦瑱委任的官员,刘先能不能调动?那些官员又该不该听令?如果上下政策相悖又该怎么办?
这种问题数不胜数,几乎困扰着刘备麾下核心圈层许久,几乎无人能解。
为了尽快搞定这个状况,刘备便属秦瑱以征东将军府事,让其进行改革。
秦瑱受命之后,眼见治理体系混乱,便直接打破了原有体系框架,参照之前建立监察司,建立了一府八司。
所谓一府,即是征东将军府,以他这个军师将军为主,负责大框架的建立。
而这八司,则分别是户籍司、吏员司、兵马司、刑罚司、工技司、审计司、教育司、卫生司。
这八司每司设一司长,直接对将军府负责,专职权限高于所有地方官员。
其中,张昭就任户籍司长,简雍就任吏员司长,刘晔就任兵马司长,其余五司司长则分别由陈群、郑浑、刘巴、袁涣、张机担任。
也是为了避讳,本来秦瑱准备任命尚书,但考虑尚书是朝廷便知,只能以司长先代替。
如此一经改革之后,刘备的将军府实际上便成为一个独立于现有体制的小朝廷。
各司上任之后,顿时职权分明,不再像之前一般混乱,政令也通畅了不少。
然则改革体制却只是秦瑱改革的第一步,八司的建立也是他接下来的改革方向。
首先针对户籍司,秦瑱提出改变现在的基层结构,推广之前在寿春使用过的保甲制度。
要如此改革,是因为现在他们麾下地广人稀,乡亭作为基层结构已不适用。
有的亭由于人口迁徙,几乎已经了无人烟,可有的亭却收纳大量百姓,拥挤不堪。
因而要建立更有效的基层组织,就需要从人口下手,以人口为基准来建立基层组织。
其次是针对吏员司,由于察举制已然名存实亡,秦瑱便决定开始实行科举制。
在初始实行的十年之内,每年一考,依照成绩取士,直到官员满额之后,改为三年一考。
同时,针对官员的在任和施政状况,采取绩效制,依照就任期间经济人口发展状况,来进行评定。
每年进行一次评定,三年进行一次总评,在任绩效决定了官员升迁与调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