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耶律淳很清楚,此战败退的结局是注定的,没人能改变。
一个时辰后,辽军发起的第二次冲锋,是他作为臣子能做到的极限。
第二次冲锋后,他可以坦然下令后撤,退回析津府固守待援,此战的经过送进上京,耶律洪基也无法责怪他督师不力。
辽军败退后,将领们收拢了溃败的兵马,清点人数后,报上耶律淳面前。
第一次冲锋,辽军共计伤亡近两万。
其中大部分是在冲锋途中被宋军的火器射杀,还有一部分是突破第一防线后近身厮杀战死,更有一部分则是临阵脱逃,不知所踪。
看着这惨烈的数字,耶律淳一阵阵心痛。
生平第一次,他无比清晰地察觉到,辽国大势已去,气数将近。
短短两三年光景,宋军已变得如此强大,辽国当年的风光不再,国运日薄西山。
未来呢?辽国的未来将如何?
本来已落入劣势,辽国朝堂君臣居然还做出如此昏庸糊涂的错误决策,天亡大辽,何人能挽大厦之将倾?
耶律淳努力纠正过,劝谏过,然而他终究无法改变耶律洪基的决定。
一个国家强盛起来很难很难,不知需要多少仁人志士的舍生忘死,筚路蓝缕,耗费几代人的生命和精血才能让它艰难地爬到巅峰。
可一个国家的衰败却太容易了,有时候或许只要一场天灾,或是帝王一个错误的决定,以及无法阻挡的从根子上的腐烂。
耶律淳现在已明显感觉到,此战过后,辽国必将陷入风雨飘摇之中,国运气数犹如下坡狂奔的马车,无论如何都拉不回来,刹不住车。
一个时辰的等待,对耶律淳和辽军将士都是煎熬的。
军心士气已降到了冰点,队伍里不时传来将士们恐惧的哭嚎声,嘶吼声,咒骂声。
耶律淳仍旧面无表情,他很清楚第二次冲锋也将以失败告终,可他必须要执行,来自帝王的严旨,就算明知是错,也必须执行下去。
一个时辰过去,辽军将士越来越绝望,而耶律淳铁石心肠,正要下令擂鼓吹号,发起冲锋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