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年8月,经过多年的努力和筹备,孙中山在日本东京联合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延续了兴中会时期推翻清朝统治、实现民族独立的目标;“创立民国”明确了要建立民主共和政体,让人民当家作主;“平均地权”则着眼于解决土地问题,改善民生。在孙中山的领导下,同盟会积极开展革命宣传和组织活动,通过创办报刊、发表文章等方式,广泛传播革命思想,唤起了广大民众的觉醒。
同盟会还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如黄花岗起义等,这些起义虽然大多以失败告终,但却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为辛亥革命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革命烈火迅速蔓延至全国各地。短短一个多月内,全国十几个省宣布独立,清王朝统治摇摇欲坠。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就任后,他立即着手进行一系列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颁布一系列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和法令,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由于革命党人力量相对薄弱,加上袁世凯的阴谋诡计,孙中山被迫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将政权让给了袁世凯。
1912年3月,袁世凯凭借手中掌握的北洋军势力以及在政治舞台上积累的影响力,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悄然落入他手中,中华民国自此步入北洋政府统治时期。
辛亥革命后,政治领域成为有志之士实现民主共和理想的主阵地。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自投身革命起,便将民主共和理念深深扎根心中。他们深知,只有建立真正的民主制度,才能让中国摆脱封建专制枷锁,走向繁荣富强。
1912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