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那令人痛心的《马关条约》的签订,更是给大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耻辱。这个条约就像一把沉重的枷锁,紧紧地束缚着这个曾经辉煌的国家。如今,大清不仅失去了大量的领土和主权,还背负上了巨额的赔款。这一惨败,让大清在国际上的声誉一落千丈,成为了其他国家的笑柄。
用现代的话来说,这简直就是一场“社死现场”,让大清颜面尽失,无地自容。面对如此巨大的耻辱,大清的人们甚至连出门见人的勇气都丧失了,仿佛整个国家都沉浸在一片黑暗和绝望之中。
那时候啊,正值国家动荡之际,各省的举子们犹如百川归海一般,纷纷涌向北京,准备召开一场盛大的会议,共同商讨国家大事。这些举子们,无一不是饱读诗书、学富五车的知识分子,他们平日里舞文弄墨、吟诗作对,以抒发自己的才情和抱负,自认为都是国家的中流砥柱、栋梁之才。
然而,当他们听闻朝廷竟然签订了一份丧权辱国的条约时,顿时义愤填膺,怒不可遏。这些举子们气得吹胡子瞪眼,仿佛自己的满腹经纶和一腔热血都被朝廷无情地践踏了。在这群义愤填膺的举子中,有两个人格外引人注目,一个是来自广东南海的康有为,另一个则是他的得意门生,新会的梁启超。
这两位广东籍的举子,心中的焦急犹如熊熊烈火一般燃烧,他们就像热锅上的蚂蚁,焦急地团团转,一心想着要改变这窝囊的局面,绝不能让国家继续沉沦下去。
然而,仅仅依靠他们两个人的力量,就如同蚂蚁妄图撼动大树一般,显然是远远不够的。面对如此困境,他们该如何是好呢?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两人决定必须想出一个绝妙的大招,一个能够引起皇上重视的方法,让皇上了解到他们的存在以及他们内心的想法。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让这个国家摆脱目前的萎靡不振,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终于,在光绪二十一年的四月,他们精心策划并撰写了一篇长达一万八千字的鸿篇巨制,这篇文章可谓是他们的心血之作。为了方便起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