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庄公觉得很有道理,一边安排颍考叔调集精兵,一边修书一封给卫侯。卫侯接到书信,心里还在犹豫,旁边的大臣就建议说,现在郑国的国民都知道自己的大王是个孝敬仁慈的大王,我们贸然进攻,胜算还是不大,大王还是退兵了吧,犯不着为了一个失去大势的郑国子孙而打仗。卫桓公想想也没有办法,命令传下去,部队全部撤了回去。
再说公孙滑率领的部队,还不等卫国大军接应,自己先就把郑国的一座小城禀延城打了下来,听说卫侯退兵,心里很是不安,硬着头皮占着禀延不敢再进攻。颖考叔调集的精兵这个时候已经全部集结,大家都反对公子段的叛逆和支持庄公的仁慈,军队上下士气高涨,浩浩荡荡地杀向禀延。公孙滑抵挡不住,向卫国退了回去。颍考叔的将军杀得性起,大军直接杀入了卫境。
卫桓公正把军队分派回各个地方,这个时候京城空虚,眼看郑国军队就要杀过来了,他又急忙写了封信给郑庄公,说我呢是受了蒙蔽,不知道公子段做了叛逆的事情,现在呢我把他的儿子公孙滑拿下,交给你们,郑侯你看要得不?郑庄公回信说,我那个弟弟虽然大逆不道,但是我还是希望保存他的骨血,我这个侄子呢就一直待在你们卫国吧,以后我也不再见他了。
这边信还没有收到,那边郑国的几个将军已经一鼓作气接连攻下卫国三个城池了,郑庄公收到捷报,夸奖了将军几句,说我们教训敌人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各位将军可以退兵了,寡人将犒赏大家。颍考叔这个时候才知道部队过了边界,命令军队撤退。知道自己的部队这样做,其实是得罪了卫国,但是自己又不好责备自己的手下,毕竟部队会打仗是个挺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