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嗣接到命令后,立即展开了全面细致的战前准备。他深入了解契丹和奚族的军事部署、地形地貌和风俗习惯,派出大量侦察兵收集情报,为制定作战计划提供了充分的依据。经过反复研究和分析,他制定了一套周密详尽的作战计划。在出征前,他对士兵们进行了慷慨激昂的动员,激励他们奋勇杀敌,保卫国家的安宁和百姓的幸福。
战斗打响后,王忠嗣亲率大军,长途奔袭,直捣契丹腹地。面对来势汹汹的唐军,契丹军队仓促应战,陷入了混乱。王忠嗣充分发挥唐军骑兵的优势,采取分进合击的战术,将契丹军队分割包围。在战场上,王忠嗣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挥舞着手中的长枪,带领士兵们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拼杀。他的英勇无畏感染了每一位士兵,大家士气高昂,奋勇向前,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
经过数天的激战,唐军大获全胜,斩杀了大量契丹士兵,俘虏了众多敌军将领。契丹军队遭受重创,元气大伤,从此一蹶不振。此次北伐契丹之战的胜利,不仅彻底解决了唐朝边疆的危机,还极大地提升了唐朝的国际威望。王忠嗣也因此声名远扬,威震边疆。此后,他又多次率军出征,在与吐蕃、突厥等边疆民族的战争中,屡建奇功,为唐朝开拓了广阔的疆土。
五、得罪权贵,遭受陷害
然而,王忠嗣的辉煌成就并没有给他带来长久的荣耀和幸福。随着他在边疆的威望日益提高,他逐渐引起了朝中权贵的嫉妒和猜忌。其中,李林甫对他尤为忌惮。
李林甫是唐玄宗时期的宰相,他为人奸诈狡猾,心胸狭隘,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不择手段地排挤和陷害异己。他深知王忠嗣在边疆的巨大影响力,如果王忠嗣回到朝廷,很可能会对他的地位构成严重威胁。因此,他一直在暗中寻找机会陷害王忠嗣。
天宝六年,唐玄宗想要进攻吐蕃的石堡城。石堡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吐蕃的重要军事据点。唐玄宗认为,攻占石堡城可以有效地打击吐蕃的势力,巩固唐朝在边疆的统治。然而,王忠嗣经过对战场形势的深入分析,认为进攻石堡城将会付出巨大的代价,而且所得利益有限。石堡城周围群山环绕,道路崎岖,吐蕃军队在城墙上布置了大量的防御工事,易守难攻。如果强行进攻,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