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晚年岁月
李世民的晚年,并非一帆风顺,他也面临着许多困扰和挑战。
太子李承乾原本是李世民寄予厚望的继承人,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李承乾逐渐变得骄纵跋扈,行为乖张。他对皇位的渴望日益强烈,为了早日登上皇位,竟然企图发动政变,夺取政权。李世民得知此事后,痛心疾首,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精心培养的太子竟然会做出这样大逆不道的事情。经过一番痛苦的抉择,李世民最终决定废黜李承乾的太子之位。
在选择新太子时,李世民陷入了两难的境地。魏王李泰聪明伶俐,才华出众,深受李世民的喜爱。他一心想要争夺太子之位,为此不择手段,拉帮结派,打压其他皇子。李泰的行为引起了朝廷大臣的强烈不满,他们纷纷上书,反对李泰成为太子。晋王李治性格温和,仁孝恭俭,是一个善良孝顺的孩子。然而,李世民担心他性格太过柔弱,缺乏决断力,难以担当起治理国家的重任。在经过反复权衡和深思熟虑后,李世民最终决定立李治为太子。他希望李治能够以仁治国,守住大唐的江山,延续贞观之治的辉煌。
为了消除边疆隐患,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稳定,李世民在晚年决定亲征高句丽。高句丽位于唐朝的东北边境,长期以来对唐朝构成了一定的威胁。李世民认为,只有彻底征服高句丽,才能确保边疆的长治久安。然而,这场战争打得异常艰难。高句丽军队凭借着险要的地形和顽强的抵抗意志,给唐军造成了巨大的阻碍。唐军虽然在一些战役中取得了胜利,但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由于天气寒冷、粮草供应不足等原因,李世民最终不得不班师回朝。这次亲征的失利,让李世民深刻反思自己的决策。他意识到,战争并非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有时候通过和平谈判和外交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