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农民起义军来说,张须陀是他们前进道路上的巨大障碍,是横亘在他们与自由、生存之间的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他的军事才能和顽强的战斗意志,让起义军吃尽了苦头。许多起义军将领对他又恨又怕,将他视为最大的敌人。在起义军的心中,张须陀代表着隋朝的残暴统治,是他们推翻隋朝的最大阻碍。
但同时,也有一些起义军对他的军事才能表示敬佩。在与他的多次战斗中,他们见识到了张须陀的谋略和智慧,不断学习和借鉴他的战术。他们深知,要想在这场与隋朝的战争中取得胜利,就必须了解和研究张须陀。张须陀对农民起义军的看法较为复杂,他认为起义军大多是被生活所迫的百姓,他们的遭遇值得同情。但他们的行为严重威胁到了隋朝的统治,破坏了社会的稳定,所以必须加以镇压。在他的心中,维护隋朝的统治秩序是他的首要职责,哪怕这意味着要与曾经的百姓兵戎相见。
五、盛极而衰
大海寺之战成为了张须陀命运的转折点,犹如一道晴天霹雳,打破了他之前的辉煌战绩,将他从军事巅峰瞬间拖入了谷底。当时,瓦岗军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和发展,实力有所恢复。李密吸取了荥阳之战失败的教训,精心筹备,制定了周密的埋伏计划,准备再次与张须陀一决高下。
李密深知张须陀的厉害,他故意示弱,派出少量部队与张须陀交战,然后佯装败退。张须陀求胜心切,急于彻底消灭瓦岗军,没有识破李密的计谋,率领大军紧追不舍。当隋军进入大海寺附近的芦苇丛时,瓦岗军的伏兵突然杀出。一时间,四周喊杀声震天,无数瓦岗军士兵从芦苇丛中涌出,将隋军包围得水泄不通。
隋军陷入了重重包围,张须陀虽然奋力抵抗,但无奈寡不敌众。在这场战斗中,张须陀的决策出现了一些失误,他过于轻敌,没有对战场形势进行全面的分析,也没有考虑到敌人可能设下的埋伏。他急于求成,被敌人的假象所迷惑,导致陷入了敌人的圈套。
战斗异常惨烈,隋军士兵们在包围圈中拼死挣扎,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伤亡越来越大。张须陀看着身边的士兵一个个倒下,心中充满了自责和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