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在这一年,诸国的百姓也能不用饿肚子了。
天下局势虽然平稳,但楚国在这半年之中发生了几件大事。
第一件事就是有着兵家大能之称的孙武在开春之后终究到了大限,享年八十五岁,比起历史上的孙武多活了十年。
当然这一世的孙武活得要比历史上的孙武过得精彩许多。
这一世的孙武不再是隐居山林,编撰兵书,自他入楚之后的二十年里,其担任过章华学宫兵学院的院长,荣誉院长,大将军府荣誉参谋,其所编撰的孙子兵法比起之前的要厚上数倍,不仅记载了孙武一生的用兵心得和思想,还记载了大量的真实作战案例,还有孙武对案例的评讲。
如今的孙子兵法不仅被存放在章华学宫的图书阁,更是成为兵学院学子的教材。
在孙武出殡之时,熊章亲自篆书,册封孙武为兵家之圣。
在孙武去世的三个月之后,孙武的长子镇南将军孙恪被任命为兵学院的院长。
让楚国的公卿觉得楚王熊章对孙氏的偏爱并没有因为孙武的离世而减弱。
第二件大事就是理政大臣景琰辞去了理政大臣之职。
景琰在二十八年冬的时候,旧伤再次发作,只得告病在家休养,太医院的诸多名医都给景琰看过病症,但都束手无策,只得让其静养。
景琰自知自己的身体已经无法再参与朝政,为了避免落下一个尸位素餐的名声,于是主动向楚王熊章请辞,楚王熊章没有同意。
于是景琰又是接二连三的上表请辞,直到第三次楚王熊章才勉强同意。
景琰离开理政殿之后,景氏在朝堂中枢的话语权立刻下降了不少,已经比不上屈氏,至少屈氏的屈虞还在担任御史台大夫。
景氏一族的很多族人也都觉得景琰不该辞去理政大臣之职,不过对于族中的怨怼之言很快就被景琰强行压下,并对一些大放厥词的族人进行了严厉的惩戒。
景琰请辞之后,理政殿的名额又少了一个人,楚国的公卿们都觉得大理寺卿昭信极有可能会入殿参政,但在这件事发酵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