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骨骼装甲相比坦克,在灵活性上确实有着显着的优势。
然而一旦无人机数量超过一定阈值,外骨骼装甲同样难以逃脱被摧毁的命运。
无人机的集群攻击能力使得它们能够在短时间内对目标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应对无人机威胁的办法有很多。
但在装甲上应用这些办法时,最佳的选择就呼之欲出了,那就是小型激光武器。
这个想法在会议室内得到了众人的一致赞同,大家纷纷点头表示认可。
论小型无人机的研究,国内才是最深入的,同样对于如何有效限制无人机的使用,国内也有着独到的见解和实践。
然而当大家的目光转向眼前展示的外骨骼装甲时,不禁开始头疼起来。
这款装甲的设计和功能已经被用到极致了。
“难道要删减火力配置来为激光武器腾出空间吗?”
这个问题引发了大家的热烈讨论,但一时之间谁也拿不定主意。
听着大家苦恼的讨论声,江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眼前的这款外骨骼装甲就定下来吧,作为我们的一种选择。
同时我们可以重新设计一款外骨骼机甲,侧重点不同,以满足不同的作战需求。
毕竟没有哪条规定说我们只能有一套方案。”
外骨骼机甲肯定要列装全军的,这是未来单兵装备的核心。
而从一个最小的战斗编制来看,没必要统一使用一套设计,因为这样的做法过于单一,无法满足多样化的作战需求。
不同的任务、不同的环境,都需要不同的装备来应对。
多功能组合才是大势所趋,我们应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选择和组合不同的外骨骼机甲部件。
“只需要考虑不同装甲之间的适配性即可,”
江辰提出
“不要给后勤单位带来过多的麻烦。”
他的这种思路,为外骨骼机甲的研发和使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在火力、防卫都有了保障的基础上,还可以研发另一种功能性的装甲,比如强化通信、指挥以及区域电子战的能力。
这样的装甲在信息化战争中,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