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悠开始授课,她声音清脆悦耳,讲解深入浅出,将文学作品中的道德内涵剖析得丝丝入扣。程宇原本漫不经心的神态逐渐变得专注,被秦悠独特的教学魅力深深吸引。当秦悠提出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时,程宇不假思索地举手发言,他的观点新颖且深刻,与秦悠的思路不谋而合。秦悠望向程宇,眼中流露出欣赏与赞许,两人的目光交汇瞬间,仿佛有一道无形的电流穿过。
相知于思想碰撞
课后,程宇主动找到秦悠,与她探讨课堂上的问题。两人站在教学楼的走廊上,周围人来人往,他们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从古典文学到现代思潮,从道德准则到人性光辉,话题不断深入。秦悠惊讶于程宇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敏锐的洞察力,程宇则折服于秦悠深厚的学术底蕴和独到的见解。
随着交流的增多,程宇越发频繁地向秦悠请教问题。有时是关于某部晦涩难懂的作品,有时是对某个社会道德现象的困惑。秦悠总是耐心解答,引导程宇从不同角度思考。在一次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卡拉马佐夫兄弟》的讨论中,程宇对书中复杂的道德困境感到迷茫,秦悠温柔而坚定地说:“文学作品往往揭示生活的复杂性,道德并非绝对的黑白,重要的是我们在面对抉择时内心的挣扎与坚守。”程宇望着秦悠,那一刻,他心中除了对知识的渴望,还萌生出一种别样的情愫。
秦悠也察觉到程宇看自己的眼神有些异样,但她并未多想,只当作是学生对老师的敬仰。她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希望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让学生们领悟文学的魅力和道德的力量。
心动于细微之处
冬日的江城飘起了雪花,校园银装素裹。秦悠在图书馆查阅资料,不知不觉天色已晚。当她走出图书馆时,发现外面雪下得很大,路面已经积了厚厚的一层雪。正当她犹豫如何回家时,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眼前——程宇。
程宇手里拿着一把伞,走到秦悠面前,有些羞涩地说:“秦老师,这么晚了,雪又大,我送您回家吧。”秦悠心中涌起一股暖流,笑着点点头。一路上,程宇小心翼翼地护着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