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王珪,进封郇国公”
“枢密副使、资政殿大学士吕晦叔,加封太子太傅、”
“左仆射、观文殿大学士、权三司使王介甫,加封户部尚书衔、改封荆国公”
“端明殿大学士、知谏院、御史中丞司马君实,加封礼部尚书衔、太子太师”
“启用前枢密使文宽夫,授予尚书右仆射兼司徒衔,加封太子太尉”
“观文殿大学士、右仆射兼中书侍郎韩师朴,进封仪国公”
“集贤殿大学士、枢密使、参知政事、安阳县公韩明,加封尚书左仆射兼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兵部尚书、太子少保衔、改封魏郡开国公”
随着七道加封进爵的旨意宣读完毕,整个朝野陷入寂静之中,所有人都把目光放到百官之首的七个人身上。
而原本的一些中书门下的大相公、参知政事,都明白过味道来,官家这是开始进行托孤班底的认定了。
这里边的七个人,韩明、文宽夫、王介甫、司马君实四个新政派,王珪是保守派、吕晦叔和韩师朴是中间派的代表。
对的,这里边,韩明的老父亲不是新政派的代表,而是和自己的老丈人吕家方面,构成了中间派的力量。
韩明心里清楚,无非就是父亲韩师朴在一些问题上,看不惯新政派的处理方法,同时给韩家留一条后路。
这一点,从苏氏兄弟一直投身中间派,平衡新政派和保守派之间的关系就能看出来。
而且韩师朴也有自己的想法, 如今新政和保守斗争激烈,自己还是明哲保身,给韩家开一道新的道路。
所谓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韩师朴不想未来有一天, 韩家全被拖进新政派的泥潭里。
如此一来,整个未来朝廷的班底,算是初步确定了。
接下来,他们将会围绕在赵佣身边,开启新一轮的国家篇章。
。。。。。。
元丰七年十二月,神宗皇帝在集英殿召开了久违的宴席盛会,并邀请了一大批的朝臣和官眷参与。
年仅七岁的赵佣侍立神宗皇帝身旁,其仪容举止端方大气,深得群臣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