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种是曾经共事过,比如中安省那边调过来的,又或者是他短暂借调去院里时一个办公室的人。
第二种就是他党校的同学,毕竟党校培训的时间也不短。
可不管是谁,跟他的关系肯定不是特别近,否则怎么会不提前给他打个电话?
向洋看着张恪清思索的样子,也没让他继续猜:“我看过,他跟你是党校一个培训班的,之前在鲁东工作,想起来没?”
张恪清恍然大悟:“鲁东的副省长姜大河同志?”
他其实跟这位并不太熟悉,关系也很一般。
记得刚到党校报到的时候,赵志强请客吃饭,钱国富同学帮忙约了这位姜大河,本来对方都答应了,最后却爽约,去了崔凯同学的饭局。
就因为崔凯升到了民政部,这位觉得对自己的帮助更大。
同学之间也是有远近亲疏的,甚至有小团体,张恪清也从未跟姜大河在一个调研组,只能说是同学,谈不上是朋友。
难怪没接到电话,因为关系并不近。
向洋点点头:“就是他,看来你对一个班的同学记忆还挺深的。”
看到张恪清沉默着没有接话,向洋问道:“你们之间有矛盾?”
之前上头定下来的时候,也例行征求过他这个班长的意见,他想着是张恪清的党校同学,将来也能成为张恪清的助力,当然是一口答应下来。
但现在看来,好像这位跟张恪清关系并不好。
张恪清神色如常:“向书记,我们没什么矛盾,只是不熟而已。”
“请您放心,我们也不会闹什么矛盾的,工作时间一定相互配合,紧跟组织的步伐。”
姜大河调过来,张恪清在常委班子里的排名也终于不是最末了。
而且他也相信,不管姜大河背后有谁支持,能抢到这个位置,都不会主动跟他发生矛盾的。
向洋点点头:“工作中要抛弃个人喜好,这点你要记住。”
哪怕他是南河一把手,班子成员也不都是靠向他。
如果真的都靠向他了,那也代表着他要被调走了,上头绝不会让某个省出现一言堂的情况。
未来这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