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互相推辞了几下,见段大雷态度坚决,陈兴凡只好作罢。他站在祠堂门口,高声喊道:“下面,有请跃文老祖为龙灯点睛!”
陈跃文从人群中走了出来,稳稳地接过陈兴林递上来的朱砂笔,用笔在砚台里沾上早就用雄鸡鸡冠血混合朱砂的墨汁,对着龙首左眼逆时针旋三圈,边旋转边念道:“一点天清,赐福巴郡”,声音如洪钟般响亮,随后他用力点上去,停留片刻让朱砂渗透彩纸触及竹骨,仿佛将天地间的灵气都注入了龙灯之中。
随后,他又沾上墨汁,走到龙首右眼位置,笔走游龙势,口中诵道:&34;二点地宁,镇守渝州&34;,最后一笔如长虹贯日般拖出三寸红痕,令人叹为观止。
笔锋刚离开龙首,龙灯队的十二位壮汉便齐声高呼:
“龙神归位!”
“龙神归位!”
“龙神归位!”
这声音震耳欲聋,仿佛要冲破云霄!
紧接着,鞭炮如惊雷般炸响,烟雾缭绕中,龙头昂首向天,做着“龙问天”式,随后龙身如蛰伏的巨龙伏地,呈现出“潜龙在渊”的姿态!
做完这两个动作后,龙身如灵动的舞者开始快速舞动起来,在宗祠前完成螺旋上升的“龙绞柱”。那身姿矫健、动作娴熟的模样,引得观众们阵阵喝彩,掌声雷动。
至此,龙灯完成了“拜天”、“拜地”、“拜祖”的庄严仪式。
随后,龙身以&34;游龙寻穗&34;舞法绕晒谷场(也就是村里的大院坝)三圈,来到村口用木架制作、事先准备好的&34;祈福架&34;前完成&34;叩首礼&34;,由段大雷这个掌坛师如虔诚的信徒般取下事先准备好的米袋,依次塞入龙腹骨架中。
这个米袋可是大有讲究,在腊月廿五前,陈兴凡便让每户人家将今年新收的稻米如珍宝般装入红布袋(每户至少 3 两),布袋用五彩斑斓的五色线扎口,附上写有户主姓名的黄符,提前放在“祈福架”上。这些稻米,不仅代表着丰收的喜悦,更承载着村民们对未来的美好祈愿。
取米袋前,龙须如轻柔的微风般轻触布袋三次,寓意“龙神验收”,接受村民们的虔诚与祈愿。
米袋装入龙身后,龙身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