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股市的投资者,几乎都怀揣着一颗希望通过买卖股票获得财富的心。
然而,现实往往比理想骨感得多。
很多投资者发现,他们常常在股价刚起飞时匆忙卖出,却在下跌的过程中迟迟不愿止损或割肉,最终导致损失不断扩大。
这背后其实有一个重要且有趣的心理学原理——锚定效应。
什么是锚定效应?
锚定效应是一个心理学术语,指人们在做决策或判断时,往往会受到最初获得的信息(即“锚”)的影响。
这种影响使得人们在面对新情况时,容易将注意力和判断固定在某个初始值上。
举个简单的例子:当你看到一件标价1000元的衣服,然后店家告诉你可以打五折时,你可能会觉得这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但如果店家先告诉你这件衣服原价是2000元,然后再说可以打五折,你可能会觉得这个折扣没那么吸引人。
最初的价格成为了你判断后续折扣是否合算的“锚”。
为什么你在股市中会受锚定效应影响?
在股市中,这种锚定效应表现得尤为明显。
当你买入一只股票时,你会不自觉地将买入价作为你的“锚”,而忽视了市场的真实变化。
当股价开始一路下滑时,每一次小幅度的反弹都会让你觉得这是个逃跑的机会。
但是,由于你心中的“锚”还在起作用,你可能会期待它回到原来的水平。
这种期待让你一次次错过真正的止损机会,直到股价跌得更低,让你更加不甘心。
为什么你总是卖在起涨点?
反过来,当股价终于开始回升时,你之前设定的心理价位成了新的“锚”。
这时,你会希望至少能回本,甚至稍微赚一点。
一旦股价达到了这个心理价位,你会因为害怕再次失去而迅速卖出。
结果,你很可能错过了更大的涨幅,因为你没有意识到市场的变化已经超出了你最初的预期。
如何破解锚定效应?
要在股市中取得成功,首先要学会识别和摆脱这种心理陷阱。
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