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味:咸、平、微寒、无毒。
主治:伤寒寒热,温疟洒洒,惊恚怒气,除拘缓鼠瘘,女子带下赤白。久服,强骨节,杀邪鬼,延年。除留热在关节营卫,虚热去来不定,烦满心痛气结,止汗止渴,除老血,疗泄精,涩大小肠,止大小便,治喉痹咳嗽,心胁下痞热。
发明:牡蛎入足少阴,为软坚之剂。以柴胡引之,能去胁下硬;以茶引之,能消项上结核;以大黄引之,能消股间肿;以地黄为使,能益精收涩,止小便,肾经血分之药也。
附方:心脾气痛,气实有痰者:牡蛎粉,酒服二钱。疟疾寒热:牡蛎粉、杜仲等分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温水下。虚劳盗汗:牡蛎粉、麻黄根、黄芪等分为末。每服二钱,水二盏,煎七分,温服,日一。产后盗汗:牡蛎粉、麦麸炒黄等分。每服一钱,用猪肉汁调下。消渴饮水:腊日或端午日,用黄泥固济牡蛎,煅赤研末。每服一钱,用活鲫鱼煎汤调下。只二三服愈。”
请读者朋友们一定要相信,某物即可传承万年,一定是有着它的道理在的……
再数日后,迹天涯终于习惯了,“人在做,天在看”之说。
其实那天晚上,更想早早结束晚宴,共赴云雨者,乃是船长与斩浪二人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