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信以为说动了他,没想到辛志明想了一会,郑重道:“陈县长,坦白讲我不懂经济,周书记倾向发展工作,您则力主发展新农业,从而嵌入省会关州的经济链,我都支持,但不参与这种路线之争。
我是纪检干部,就像您刚才说的,唯一的任务就是剔除队伍里的蛀虫,如今发现了蛀虫,难道让我们纪检干部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贺兰祥副书记的调查确实让各乡镇人心惶惶,不过慌的是乡镇干部和村干部,他们如果心里没有鬼,慌什么呢?陈县长,您应该听听群众的呼声,贺书记带离那些干部时,群众放鞭炮庆贺,这就是民心民意啊。”
辛志明竟然反过来劝陈明信!
陈明信不得不将话说得更加直白:“辛主任,我不是反对反腐,而是觉得应该分清轻重缓急,抓住主要矛盾。你可能不知情,但我判断贺兰祥是知青的。
我担心你稀里糊涂成为周书记破坏新农业试点的工具,希望你仔细想一下,谨慎决定自己后续的行为。”
“谢谢陈县长提醒,我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
沟通彻地无法继续进行,陈明信郁闷地离开了辛志明家。周克让想要彻底搞垮新农业试点工作,估计不太现实,但肯定会影响新农业试点工作的进度,唉,延缓就延缓吧。民主集中制度就是这么设计的,谁也不好搞一言堂。
一言堂,更不符合县常委会的运作精神。
协调和监督基建工作本来是陈明信亲自负责,为了尽可能削弱周克让指使贺兰祥突击纪检带来的伤害,陈明信不得不经常下乡检查、谈话,稳定试点乡镇干部队伍的情绪。
这样一来,协调和监督基建工作就有点力不从心,陈明信反复斟酌之后,将这项工作交给了蔡厚示。
其一,蔡厚示是空降干部,跟当地各个利益派系都没有什么密切的关系,他出面协调监督,各个利益派系很难腐蚀拉拢。
其二,蔡厚示有着隐蔽而又深厚的政治背景,与省委周书记关系不一般,他能抗住压力惩罚那些工程不合格的施工方。管你是谁介绍的企业,总不会比周书记的官还大吧!
陈明信没有藏着掖着,将事情说了一遍,特意点明了自己的无奈和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