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王难道是对虞翻起疑了,这人带回什么士颂想要联络旧部,临战起义的消息。于是魏王就把孟达和赖恭的兵权夺了,孟达回了许昌,赖恭回了襄阳。”
“至于虞翻本人,现在也已经被魏王所不喜,打发他到水军之中担任军师祭酒,辅佐于禁等人。”
“显然,是对虞翻带来那种情报不满,对于虞翻在东吴水军大营的行为举动,有所不满。”
邓羲此人,很是现实。
在他这里,识时务者为俊杰,真不是一句空话。
当年士颂和刘表划江而治,他看出士颂的潜力和未来,远在刘表之上,即便是身为刘表谋士,他也毅然决定抛弃刘表,只身南渡,投奔士颂。
之后,他跟着士颂一起平定日南占人之叛乱,又在日南郡为士颂发展东南,开辟粮道尽心尽力多年。
直到士颂和孙策龙川交兵,士颂返回交州,“继承”交州之主位置后,他又再次离开日南郡,成为了士颂麾下的直属谋士。
再然后,他便长期作为士颂处理交州及东南事务的主要谋士之一,参与对东南地区粮食的购买和转运事宜。
直到士颂全力北伐,他也带着大批的交州将士,押运粮草前往了襄阳。
只可惜颍水一战,士颂惨败而归,襄阳一战,士颂被打断了最后的脊梁。
襄阳城内大多数文武,都选择了第一时间归顺朝廷,邓羲也是在那个时候,看清了大势,决定归顺朝廷。
在曹操手上,虽然作为投降之人,比曹操旧部要低上一等。但曹操对他,也是比较看重的。
或者说,自己对曹操而言,还是有利用价值的。
对于交州之西南,那东南半岛之事,曹操多次向自己询问。
其目的,就是估算士颂能从那边得到多少资源,能否在那边站住脚。若是日后士颂败亡后,是否会流窜到那蛮荒之地等等。
现在来看,已经不需要做任何估量了,士颂若是丢了荆南,甚至丢了益州,他一定会往南边逃窜。
那东南半岛之地,如今已经尽在士颂掌握之中。
加上士颂又支持和喜欢开放海洋,未来就算是东南半岛被朝廷所平,士颂也一定会开船离开,前往海外。
想到这里,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