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颂拿到报告,还真有些意外。
可以说,一切的源头,依旧还在孙权这边。
真是和后世网友说得一样,蜀汉有蜀汉的浪漫,曹魏有曹魏的风流,而东吴只有东吴的鼠辈。
由于在南面的暗组本就不多,而且很多都是外围情报人员,提交信息也慢。
事情发生了许久之后,暗组这边才得到信息,知道发生了什么。
原来就在孙权数次求和不得的时候,孙权派出了从事郎中朱应为使者,装扮为客商模样,从台湾出发,带着一批江东的商品,一路老老实实地交商业税,进入了扶南国。
到了扶南国后,他又暗中拜见了扶南国的相国余赞,这位祖籍长沙的文人。
这人,不论是士颂南下会盟诸部,还是建立南疆都护府,都作为扶南国代表前来参会的一国之执宰。
而出生于江东四大家族的朱家的朱应,即便不是朱家嫡传正家,也是旁系中数得上的人物。他的本领可不弱。
在见过余赞之后,他很快就得到了见扶南国国主,也就是扶南王范金生的机会。
也就是在朱应见过了范金生之后,扶南国的局面,开始发生了这个微妙的变化。
扶南国依旧还是和楚国保持着正常的通商,但是扶南国的军队,却开始了调动,做出了防备楚国的南下,同时似乎也可以顺势出兵北上,攻略日南郡乃至泰族各部地盘的架势。
而暗组的人反应其实也很快,就在扶南国发生了异动后,暗组的情报人员立刻开始多方打听消息。
终于是打听到了一个比较靠谱的消息,那就是东吴使者朱应到了扶南国朝堂之上,把士颂五十万大军北伐而后惨败而归的事情,事无巨细地,给扶南国君臣进行了讲述。
并且,很可能对士颂和楚国的大败,和如今楚国在中原的窘迫处境,进行了夸张的描述。
在朱应的口中,士颂如今正处于困境中,而且只待曹操南下,很可能便会失去中原之地,也就是益州和荆南,甚至交州北面的诸州郡,也是守不住的。
士颂若是再次大败,其结果就是逃到南疆都护府来,当一个中原外邦楚国的国主。
那时候,其实力估计是和扶南国的国力不相上下。
而现在,别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