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短期看来,与之直接相关的是商贸、是让大明的威望在周边番国更高。这是事实,这也是很多人都可以一眼看出来的事情。
可是在朱允熥看来,这只是短期的一些事情。长远的来看,这同样关系着大明的长远政策,这是关系着大明的国运。
甚至夸张一点的来说,这是关系着文明、观念的一些变化,这是一个由皇帝意志作为主导的改变,是从陆权、从农耕文明朝着海洋文明的探索。
这是大事不假,这是长远的政策不假,但是朱允熥也不能好高骛远,只是想着未来的事情。
做好眼前的事情同样重要,毕竟想要发展海洋文明,还需要有不俗的国力作为支撑,需要有着非常先进的技术作为保障。
严震直再次来到了武英殿,“臣叩见陛下,陛下万岁。”
朱允熥笑着开口,“给严尚书看座。”
严震直有些感动,他这个工部尚书按照很多观点来看是六部尚书当中排名最末的。可是作为工部尚书,严震直几乎是最受皇帝信任、重视的。
历两代明君,这就是严震直的感触。而且两代帝王都对他恩遇有加,这也使得严震直越发诚惶诚恐,生怕自己辜负了皇帝的信任。
洪武皇帝不拘一格降人才,将严震直这个粮长一步步的提拔为工部尚书,这是很多所谓满腹经纶的大臣都难以企及的高度。
而现在的承康皇帝更是对严震直偏爱有加,很多事情都是交由他来做不说,赏赐、褒奖不断,任凭其他五部时常有些变动,工部尚书的人选始终没有动摇。
这已经不只是严震直的感触了,其他一些文武官员也都能够看得出来。
所谓的礼部尚书是名义上的百官之首,但是任亨泰也好、陈迪也罢,该任用就任用,该罢免就罢免。
而吏部尚书茹瑺作为实权最大的尚书,看似也是皇帝的亲信,只是也没少被训诫等等。
但是严震直就不一样了,皇帝礼遇不断,很多涉及到大工程的事情,皇帝看似只信任严震直,会征求这位尚书的意见,这是其他人难以想象的待遇。
“陛下,臣不日就将动身赴杭州。”严震直严肃的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