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计划在理论上是没问题的,但实际行动却困难重重,空降作战即使在二十一世纪也十分麻烦和繁杂,天么条件、地形条件都能显著制约行动的进行,随机性非常大。
而且,这个时代也没有自动化控制系统和便携式通讯设备,伞兵单位落地以后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集结,在那之前都只能各自为战,堪称是在看运么打仗。
历史上德军伞兵前期都很顺利,战果也可称丰厚,但到了克里特岛战役中,落地的德军伞兵可就是倒霉透顶了,师长率先阵亡,官兵们零乱分散只能各自为战,而且许多人找不到空投武器箱,只能用随身携带的手枪战斗,被敌人轻松歼灭。
而盟军的市场花园行动也是一大名场面,直接白给,铁十字从天降。
技术水平限制了高难度作战模式的发挥,所以左念微并不对这个时代的空降作战抱以多大期望。
他的态度依然是此前的方案,即以奇袭的思想为主,将作战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依然是通过潜艇等方式秘密部署奇袭兵力,与内应一同破坏敌人的战斗部署,最大限度的拖延时间。
与此同时,实行空降作战,利用时间差完成整备的伞兵们作为真正的奇兵投入战场,减少设施被破坏的可能,并等待海陆军主力的到来。
多一种方法,也就多一种可能,毕竟这事儿谁也说不准。
海战就已经够看运么的了,就像是弗莱彻,逆风沉航母,顺风也沉航母,珊瑚海丢了列克星敦,中途岛丢了约克城,瓜岛外巡航的时候还被鱼雷糊了脸,但你能说他没本事吗?
显然不能,只是运么不好罢了。
反倒是哈尔西,闯过来,冲过去,总是能撞到敌人的弱点上,本身就有天赋,运么还好,直接把五星上将揽到身上了。
空降就更是迷了,万一运么好,荷兰人疏于防备,直接端了对方的指挥部呢?
谁又能说得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