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原剧就可以看得出来,儒家并不是教你去迂腐行事,反倒是直来直往,别人对我好我就对别人好,别人对我不好,我也无需对他好。
这只是非常简单的一个对比就可以看得出来,为什么一定要阉割掉后面的十二个字呢?
其实这就是思想的一种非常高明并且恶毒的渲染。
要知道,思想对于人性格行为的塑造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人人都信奉‘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这种直来直往并且性格突出的行事方法。
那么有一天官府如果因为北边打仗,不得已要强加赋税给老百姓头上,老百姓‘以德报德,以直报怨’的行事准则会怎么干?
那肯定就是,那老子我就不鸟你,你对我不好我干嘛要对你官府尊重?我干嘛要给你脸?你想弄死我,我就带人起兵造反。
这会给人一种极其强烈的反抗精神,皇帝需要这样的反抗精神吗?尤其是开国皇帝,他会愿意看到自己手底下的那些个老百姓,一个个都是刺头嘛,绝对不希望。
那要怎么来改造?很简单,思想文化上阉割掉你的这种反抗精神。
我先把儒家提高到显学的地位,先让你们这群读书人觉得皇帝在尊重你们,你们就会效忠于我。
紧接着我让天下所有老百姓都看到,读书是升官发财的最好捷径。
于是读书人的地位就被抬升起来了,一个村子里边所有人都是泥腿子,可是只有一个读书人,那么这个读书人的话语权将要超越甚至凌驾于里正,以及一般性的小官小吏。
而且大家还都愿意相信他的话,为什么因为皇帝和官府都认同读书人是将来的官员,他要治理我们,他是官老爷,崇拜强权,不管是什么时代都一样。
那这个时候就好办了,既然一个读书人能带动一大片没有读书的泥腿子的思想,我就让这部分读书人来影响那些个泥腿子。
怎么影响?
让你读的书当中没有了那些锋芒毕露的词语。
于是就必须得要对经典进行改造,掐头去尾,把那些容易把人的思想塑造成锋芒毕露的词汇给它改掉,改得绵绵柔柔,比如以德报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