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还给他举了一个例子,是说我这么干就是要把荆棘一条上面那些刺都给你抹平,将来你拿着这根荆棘条就再也不会有扎手的地方。
其实朱标非常理解自己父亲这么做的苦衷,可是朱标真的是不支持这种做法,不是因为他觉得天下官员一个个都都是高风亮节,不应该去这么折磨他们。
而是考虑到将来那些官员不可能一辈子都是这个样子,那些官员不可能不传给后辈儿孙们,那些官员不可能不记恨这些。
父亲你终将会老去,你可能百年之后接下来我是离天下,我要面对的都都是这些心里面充满抱怨的官员。
如果我在你走之后马上就改变你的策略,那我就是不孝,如果我不改变的话,那么这种积怨就会一直累积下去。
前面的几个皇帝因为有手段甚至有魄力,当然能够镇压得住,可是经历了前面几个君王之后那些在深宫里面长大的君王,怎么样才能够有这样的魄力去把这些官员都给压下去?
所以朱标一直都会有这种担忧,他担忧今后的那些个皇帝们没有办法把这股怨气都给压下去,到时候官员们反弹那么皇帝应该要怎么干,难道就跟官员们斗下去吗?
如果皇帝跟官员们斗得。你死我活的话,天下谁来管理?
如果官员跟皇帝斗争的你死我活的话,消耗掉了精力,那么如何才能够开疆拓土?
如何才能够保障北边的鞑子不南下?
如何保障老百姓们过得更好?
其实他是有这些担忧,所以他一直都不是特别的赞成自己的父亲的,一直如此高压的状态,一直都想着要如何才能够释放掉那些官员们心中的怨恨。
直到陈寒来了之后跟他说过,如果真的想要释放掉官员们的怨恨,其实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干的。
但是老爷子这么干下去根本就不是一个办法,不过也必须得要理解一下老爷子这么干的原因。
因为当初刚刚创立大明王朝的时候,在元朝末年的那些惯性之下,官员们一个个的真的是把贪污当做了理所应当。
如果这都不解决的话不要说积累所谓的怨恨,就连刚刚创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