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荡周围的空间固然是无敌的防御,但这意味着自动机器们失去了感知。没有任何采集信息的单元可以在真空震荡中存在。不定型推算了第二象限真空震荡随时间变化的公式,考虑了一个符合宵中客星中点的真空基底数值,并将其推入。
达生世不甘心的人类史爱好者认为这是一种巧合。从他们的目光来看,不定型的技术是落后于人类的,不定型的文化是不如人类的,不定型诞生得比人类晚,因此它们激动冒进,从不考虑失败的后果,他们‘偶然’成功了。然而自古以来,做出不凡功业的人从来没有在开始的时候就考虑他们要做的事情可不可能,又有多大成功的概率。他们只知道只能如此了,非如此不可,至于方法与可能性只能在摸索中慢慢考虑罢。
看上去强大的敌人或许没有那么强大。
其中的一半失败了。而另一半则成功了。
在过去的十六亿年,胜利者是人类。而到了人类世中期的最后时刻,胜利者却变成了不定型。
这是一次不可弥补的损失。
宵中客星从玻色子星的边缘飞过。承载它的船同时湮灭。
真空在震荡,最低的时候,整个壶中的空间迅速膨胀,宇宙常数全部改变,系统的能量跌落到了一个更低的基态,世界变得一片苍茫,全新的作用关系开始诞生。最高的时候,天地的合拢,无数的粒子和虚粒子同时迸发,四大基本力开始合并,两条物质的洪流在欢快地奔腾,形成了漫天的红移。
所有已知的物质,所有有限物质组成的有限结构都不可能在这种海啸中存在。
但宵中客星例外。
它的表面同样像是二重视界一样在快速蒸发。因为真空基准的变化本身提供了一种力量与引力的坍缩互相对抗,使得它时而接近时而更加远离了量子不确定性的领域。
它确实在消耗了。
但它始终沿着既定的路径前进,几乎是直线地朝着那颗最近的机械行星。
在历史没有被解密的时候,人类始终想不明白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