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的研发难度在于用户发布内容时需要将数据同步至所有的好友时间线,随着用户数据的增大,写入操作需分布式处理并确保最终一致性,这对存储系统的扩展性和容错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而且这种难度是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而指数型增长的。”
接下来朱正又解释了这其中利用了混合数据类型管理,需要同时处理如评论的结构化数据,和时间线索引的半结构化数据,以及图片、视频的非结构化数据。
特别是存储、调取这些数据涉及到分布式数据库、键值存储和cdn的多系统协同。
李焕一开始还能跟得上节奏,可是越听到后面就越迷糊,只是听出了一个大概。
问题的难点其实就在于数据的处理,朋友圈功能和即时通讯是两个概念,每个账户都能发布文字和图片,然后又要对自己的好友公开这些信息,甚至好友还可以对这些信息进行评论。
这其中就涉及到数据库的组建和调用,如何保证这其中每一条信息的读取和调用不出现差错,这对数据库的组建有着极高的要求。
而且如今橙信的用户数量已经达到了数千万级别,一旦开放朋友圈功能,那用户每天发布的信息量将达到数亿规模,并且随着时间的增加,这些信息量只会越来越大。
关键还在于这些信息只对好友开放,也就是半私密功能,这也正是朋友圈和微博的区别之处。
这也正是张扬团队被难住的地方,所以为了实现这个功能,张扬团队选择了在用户发朋友圈时增加两个选择环节,通过用户自行备注来增加信息读取的可靠度。
可正是这两个多出来的环节让李焕觉得有些别扭。
“技术我不是特别懂。”李焕笑了笑后接着说道:“不过你这番话让我想起了一个笑话,你们想知道吗?”
众人闻言立即将目光投向李焕,只听得李焕缓缓说道:“问把大象装进冰箱需要分几步?答案是三步,第一步把冰箱门打开,第二步把大象装进去,第三步把冰箱门关上。”
这是2000年赵本山和宋丹丹在春晚上小品中的梗,大家自然不会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