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反派被消灭,正义得到伸张,观众就能获得心理补偿。
就像吃麻辣烫,辣得酣畅淋漓,但过后不留痕迹。
因为矛盾过于表面化,没有触及更深层的人性困境。
第二重境界:天命难违,即恨命运。
当悲剧的操盘手从具体恶人变成抽象命运,故事的质感就完全不同了。
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堪称经典:
国王为逃开‘杀父娶母’的神谕四处躲避,却在每个命运的岔路口都精准踩中预言的陷阱。
这种悲剧让人脊背发凉——原来在命运面前,人类连蝼蚁都算不上。
《泰坦尼克号》里jack和rose再相爱,也抵不过冰山;
《流浪地球》中人类再努力,太阳氦闪还是来了。
这种悲剧最可怕的地方,在于它揭示了‘努力也没用’的终极无力感。
读者会产生‘存在性焦虑’,开始思考人类究竟能否掌握自己的命运。
就像看灾难片时,我们害怕的不仅是灾难本身,更是那种‘在宏大宇宙面前人类如此渺小’的哲学震颤。
第三重境界:众生皆苦,即恨自己。
这才是悲剧的最高形态。
这里没有十恶不赦的反派,每个角色都像被命运编程的提线木偶。
《红楼梦》里贾母疼黛玉吧?王夫人宠宝玉吧?
但她们随手拨弄的家族算盘,就碾碎了两个孩子的命。
这种悲剧最可怕之处,在于它撕开了温情脉脉的亲情面纱,露出人性与制度的狰狞。
下面对第三重境界的三大‘杀招’进行拆解:
第一,全员共犯:
小说《东宫》堪称典范。
李承鄞灭族是导火索,但皇帝的多疑、高相的权谋、顾剑的复仇,甚至小枫的单纯,共同编织了女主小枫的死亡之网。
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在‘不得已’,结果合谋杀死了最不该死的人。
第二,系统压迫:
在《红楼梦》的封建礼教、《1984》的极权社会、《三体》的黑暗森林里,无形的规则像空气一样包裹所有人。
宝黛的爱情悲剧不是贾母心狠,而是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