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等待苏俄答复的过程中,杨雨亭也没有闲着,他继续与国内的经济、军事专家进行交流,探讨如何在与苏俄的结盟中最大化华国的利益,同时,他还密切关注着国际局势的变化,以便及时调整谈判策略,最后众人得出,苏俄可能不会和华国军事技术的支持,但是杨雨亭也说了,这只是留给苏俄谈判用的,华国也看不上苏俄的军事技术。
“杨总长,那为什么苏俄提出的条件已经符合我们的利益需求了,您还不同意呢。”一名外交官向着杨雨亭提出了自己的问题。
“外交是一门艺术,哪怕我们已经争取到了自己心里的价位,但是会不会拿到更多的呢,只能说我们心里的底线是最低价格,每一次上浮都是我们赚到了,下一次,苏俄总要稍微提一下条件,但是你们也要学会揣摩对方的心思和国家的情况,你们看吧,下午苏俄外交官就又会来找我们,但是下一次我估摸着就到了苏俄的底线。”杨雨亭也乐于教他手下的人。
“杨总长,明白了,我刚才都替您着急,我说呢,明明都已经符合我们的条件了,怎么还不同意。”刚才提问的杨熙恍然大悟,看来国与国之间的谈判和街边买菜差不多。
杨雨亭看着杨熙若有所思的样子,微微颔首,继续说道:“外交谈判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每一个决定都可能影响国家的未来走向,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洞察对方的意图和底线,为国家争取最大的利益。”
此时,办公室内的气氛略显凝重,众人都在思考着这场与苏俄的谈判所带来的影响,杨雨亭的目光扫过每一个人,这场谈判不仅仅是关于经济和军事的利益交换,更是关乎华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未来发展。
就在众人沉浸在思考之中时,一名助手匆匆走进办公室,向杨雨亭报告道:“总长,刚刚收到消息,德意志在欧洲战场上又取得了重大突破,苏俄的压力进一步增大。” 杨雨亭微微皱眉,他知道,这个消息将会加速苏俄的决策过程。
果然,下午时分,苏俄外交官如杨雨亭所料再次来到了会议室,这一次,苏俄外交官的脸上带着一丝疲惫和焦虑,显然,德意志的攻势让他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杨总长,经过我国政府的紧急商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