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的外交账本或许该记上一笔:贞观年间播下的火种,千年后仍在照亮整个东亚!”
后世犯的错没有怪前人的道理,与其感叹太宗文皇帝不该“出去”,还不如磨砺自身 ,为先辈报仇血恨!
参观还在继续讲解员指着一尊石狮道,“这尊石狮是渤海国展区的镇馆之宝”
讲解员的声音带着磁性,指尖轻叩防弹玻璃。石兽蹲踞处投射着追光灯,残缺的左角非但未损威严,反而让斑驳的石纹更显苍劲
它微扬的下颌与圆睁的怒目承袭了唐代石狮的雍容气度,而脖颈处虬结的鬃毛、爪下遒劲的利爪,又分明注入了东北虎豹的剽悍基因
当众人俯身细看,能发现狮爪缝隙间还凿刻着粟末靺鞨特有的云雷纹——这是渤海工匠在唐风框架下,悄然植入的民族文化密码
相邻展柜里,一组带銙在射灯下流转着幽蓝与绛紫的光晕。黑曜石与玛瑙镶嵌的纹样历经岁月仍棱角分明,匠人以错金银技法勾勒出海东青捕猎的动态,每片羽毛的纹路都纤毫毕现
这些曾缀于渤海贵族革带的饰物,此刻仿佛仍在诉说千年前的骑射盛景:身着团花锦袍的王族策马白山黑水间,腰间带銙随颠簸碰撞出清越声响,惊起林间白鹭无数
后面一艘双桅海船仿佛破浪而来,船身龙骨结构与扬州出土的唐代海船如出一辙,却在船舷加装了适应寒海的破冰板
当屏幕映出日本古籍《续日本纪》记载的“渤海使来访”场景——头戴貂皮冠、身着织金襕袍的使节团踏浪登岸,岸上倭国官员捧着简牍躬身相迎——展厅里响起此起彼伏的惊叹
郑荨好似感慨出声,她道,“原来一千年前,吉林就是东北亚文明的十字路口。”
在她身后的玻璃展柜里,一枚锈迹斑斑的银锭静静躺着,錾刻的“龙原府造”字样,正无声印证着渤海国与新罗、日本、大唐间纵横千里的海上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