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2/5)页
港口要扩大,西湖要治理,钱塘江的海塘也不是修完就放在那里,每年都要花大量的金钱去维护。我们的城市需要修整,我们的农田需要开垦。还有养济院、慈幼院、书院……这些都要定期翻新。仅仅是这样还不够。  ”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身后,忽然传来窦涟的声音。她看着似乎又瘦了些,走路时脚步和她的人一样轻。她的一身官服被黄金映出奇异的光彩,而她的那一双眼睛却在透过这些黄金看别的东西。
    柳梓唐和小吏都回身作揖:“窦大人。”
    “昨日才在清波门外见着一窝流民,刚让武大人带着夏官去了。我们不能再只看着那海塘了。”窦涟沉声道,“这些钱,分出去,拨到郡县。今年把杭州府的养济院、慈幼院都修整一遍。几处‘贫民窟’也要想办法解决掉。老弱病残,官府想办法养。那些有手有脚却没有活儿干的,要么问屯田司可有田分,要么征调走,是修养济院也好,还是去种树或者疏浚西湖也罢,你们地官署必须解决掉。”
    地官署不仅管钱,也负责户籍和人口征调。杭州府的田少,如今经商成风,难免会有些败家子私卖了田产去经商结果亏得家底空空。若是土地都集中到了富商地主手里,未来也会有大问题。如今辛周屯田司的大司农卿倒是提出严禁私卖田产,但阻力巨大,难以落实。
    虽说辛周的土地制度是授田于民,土地的所有权都在朝廷手上,但就像杭州的地官署可以出售土地使用权一样,这些得了田地的百姓也可以把田地出让给他人。富商权贵收了田地,又雇佣佃农前来耕种。田地落进权贵手中,就很难再流出。而辛周的土地只有这么多,可以分配的田地越来越少,那些失去田亩的人,他们的后代再想还耕于田,能得到的就越来越少。窦派的诸多官员都有心将这些田亩重新收回到朝廷手中再分配,其中的阻力可想而知。
    辛周自建国以来一直在大兴土木。
    从太祖兴建明堂,到辛兆的在明宫,再到辛温平执政,虽然那些铺张的营造渐渐少了,可辛周如今各地都在大修水利,建书馆、筑路桥。大兴土木给这些失去田地只能四处做工的工役们提供了很多生存的机会,可等到这些都修完了呢?
    柳梓唐知
第(2/5)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换嫁战死的小公爷后,夫君回来了抢走妹妹心脏后,白月光悔不当初家父吕奉先直播鉴宝:宝友,你这可太开门了!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综影视:拯救意难平男二们真千金独美后,全家哭着求原谅!装傻三年,从边疆开始称霸天下官韵之上诡异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