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三个步兵连共计十八门82毫米迫击炮组成的炮兵阵地在村西南方向的麦地边分组展开,炮膛架在冻土与柴垛之间,身后堆满了炮弹箱。
炮兵观察哨设在西南堤上,由营部参谋直接指挥,全线火力统一由营部控制。
“第一波弹幕,目标甲三区至甲四区交界,村西外侧主机枪阵地,距离九百五十,间隔五秒落点。”
“第二波,坐标乙二区偏北,村口老槐树与白屋顶房两侧火力点,递进一百五。”
“第三波,打通丙一区至丁一区纵深街面,主街中轴线压制,持续推进!”
炮兵官佐一面通过炮镜观察,一面大声喊着,火线口令连续下达,十二门82式迫击炮依连为序轮动开火,如骨节断裂般在晨雾中炸响。
“咚——咚咚——咚——”
火光自村西一线炸起,弹幕呈“人”字推进阵型,按照既定坐标逐步往东推移,每五秒为一拍,每百米为一段,
突击连队正随弹幕尾影缓慢贴近日军工事。
模范师新制火力编制下的迫击炮部队,不再是“铺天盖地”的老式轰击,而是“分段、控时、锁点”的定向火力编织。
每一个弹点,都像是地图上提前与地面部队协商标好的撕裂口,为先锋步兵留下一道火线前的缝隙。
浓烟翻滚中,连部话机仍在急促输出:
“甲四区外墙已崩,第一段目标命中;乙二区前哨哑火,调整第三波角度,稍南偏——打到丁一区靠祠堂街拐角!……”
三处豁口炸出后,空气中仍残留着迫击弹未完全散去的烈性硝烟味,地面上泥与砖、残墙与枪架混作一团,仿佛一瞬之间村前整块阵地被锤成了碎瓷。
模范师第三营第一连率先冲线。
“突击组!往前冲!三排随我,掩护左侧进线!”
连长一声令下,第一个冲锋排在弹幕第二波的间隙中拔腿而起,如撕裂晨雾的利刃,猫腰低头、越过沟坎,一路压低身子推进。
身后第三波弹幕已经拉响,炮弹划着刺耳的声响从他们头顶掠过,在前方五十米外猛烈炸开,火光如穹顶塌陷,压在村口砖墙和